![]() |
|
![]() |
||
1996年,第51屆聯大通過第51/205號決議,宣布11月21日為世界電視日,紀念聯合國在1996年的這一天召開第一次世界電視論壇。
以知名數據機構Displaysearch采集信息,以TCL、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彩電品牌到2012年二季度已佔據全球彩電出貨佔比的25%,全球佔有率同比增長14%。其中,領軍企業TCL 2012年平板電視全球出貨量將有望突破1500萬臺,再造中國彩電業新紀錄。
反觀日企,夏普、松下、索尼三大彩電巨頭2012年預虧將超150億美元,韓企增長乏力。此消彼長下,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昔日全球彩電格局已悄然改寫,在新一輪中韓兩強對壘中,全球彩電業或將獨看中國。
黃金10年蓄力突破,中國彩電業加速全球洗牌
業內資深專家陸刃波指出,由於彩電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一直掌握在國外彩電巨頭手上,當時中國彩電業“大而不強”的問題非常突出,不僅長期陷於“缺芯少屏”的困境,也缺失行業話語權。直至2000年後,在中國彩電業迎來10年黃金發展期,這一現狀纔得到了有效改觀。
自中國第一臺電視機誕生起,實現中國彩電業全球崛起,就是幾代人的共同夢想。但多年來中國彩電業一直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跟在洋品牌後面疲於奔命。上世紀90年代,中國彩電業迎來了第一個發展高潮,眾多彩電品牌本土化崛起。
數據顯示,8年前我國平板顯示產業自主生產的顯示屏是“0”,全部依賴國外進口。如今,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已在全球從“0”躍居到“5”,形成了“三國四地”的全球新格局。2012年,由TCL投資建設的國內首條完全依靠自主創新、自主建設的高世代華星光電8.5代面板線實現重大突破,三季度末實現10萬片滿載產能目標,並取得32寸液晶面板產品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一,一舉改寫了中國彩電“缺芯少屏”的歷史。此舉也讓TCL成為了首個率先打通全產業鏈的中國彩電企業。
產業鏈的打通,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市場博弈的更多籌碼。據奧維諮詢數據顯示,2012年國慶黃金周,國內市場中國品牌與外資品牌市場佔比已達到68:32,其中日系品牌市場份額下跌13%,其退出的市場份額大多被TCL等中國彩電品牌成功搶佔。據權威預測, TCL2012年全球彩電銷量排名將實現保五望三,而創維、海信等也緊跟TCL穩中有昇,中國彩電軍團在全球市場已全面崛起,並正在改變全球產業格局。
中國彩電發展方向“智能雲時代”
與過去彩電單純追求硬件技術上的更新換代不同,智能雲電視更注重以雲技術為核心的軟件、應用以及內容上的創新,如TCL雲教育、多屏互動、創維雲健康等高度實用化功能等,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增強的消費需求,被業內公認為是彩電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如果說,市場份額的大幅提高只證明了中國彩電業的“大”,那麼在產業發展方向上的主導力,則充分證明了中國彩電企業在日益變“強”。
經過長期積累,中國彩電企業近10年創新能力大幅增強,在彩電核心技術創新方面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優勢。2011年8月份,TCL等中國彩電企業領先外資推出了智能雲電視,使中國品牌首次在單個高端產品領域內佔據了主導優勢。
“當前中國彩電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時機。”陸刃波表示,一方面日企衰落讓出了巨大的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彩電企業在智能雲電視上的搶先布局讓其在產品上,韓企毫不遜色,並且在新興市場更具優勢。憑借這些優勢,就如當年美國退出家電領域造就了日系家電神話一樣,中國彩電將有機會在日企淡出、韓企裹步不前的境遇下,成為行業新晉引領者,全新造就彩電業的“中國時代”。
今年來的日式家電企業在中國的不景氣現狀,也促進了中國電視行業的發展,大家都想趁著這個機會迅速趕超,事實也正是如此,由中國的數家本土電視企業在技術上與實力上完全能夠媲美以往的日企,而且在性價比和質量上更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