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13年6月25日,格力一紙聲明撇清了與“騙補”的關系。在格力的聲明中,格力稱不存在騙補行為,並且還曾經主動放棄近6億元補貼申報。但網友似乎並不認同格力的說法,並且修改格力的廣告,戲稱其行為為“格力——掌握核心套利”。
格力電器稱,格力實際銷售出貨2214萬套節能空調,申報1755萬套空調的節能補貼,累計有459萬套已銷售節能空調沒有獲得補貼。對於“騙補”,格力給出的解釋是,違規獲得中央財政高效節能空調推廣補貼資金2157.76萬元,主要原因是終端經銷商填報數據不規范、不嚴謹所致,問題數據佔公司總推廣數據的比例不到0.5%。
格力聲明一出,引發了業界對其“拒不認錯”、“推諉”、“把經銷商當替罪羊”、“未意識到自身問題”的質疑。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出了問題格力不應該只是去解釋,而是應該道歉,然後提出整改措施,對相關涉事者進行處罰。
格力的聲明同時也引發了網友對其聲明的廣泛評論。微博網友“念念初心”說,“不是騙補是多報?社會責任天天掛嘴邊,企業誠信只是說著玩?”的確,在審計署通報的多家設計節能騙補的家電企業中,格力涉及2157.76萬元,金額最大。而平時格力一直宣傳的“掌握核心科技”的形象深入人心,在空調產品方面,公開數據顯示,格力以1到12月份1252.8萬臺的總銷量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達到41.4%。可見消費者對於其產品和品牌的信任程度,在很多消費者心目中,買空調就要買格力。但是此次格力對於“騙補”的態度,則讓消費者大跌眼鏡。
對於格力空調微博中的一句,“格力去年納稅73億,會為了2000千萬(編者注:此處應為2000萬)騙麼?”網友Aaron回復稱,“不納稅是違法的好不好?2000萬可以不用付出就到手了!”
網友“策劃人馮洪江”表示,“‘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廣告語,或應改為‘格力—掌握騙保技術’?!”但也有網友表示支持格力,網友“張建根”表示,“無條件相信格力”。
此次審計署公布的騙補名單,也是一次對整個業界的誠信大考。而如何面對、采取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拿出什麼樣的具體行動,也直接關系到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誠信分數”。其實,承認與否、整改與否、反思與否,不僅僅是個審計署一個交待,更重要的是,用誠信給消費者一個說法,纔能不枉消費者對於格力的“無條件相信”。所謂“業界良心”也就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