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夏普認為,IG ZO顯示屏耗電量低,從而能夠延長移動設備的電池使用時間。夏普還表示,新顯示屏每英寸的像素數量增多,從而讓顯示屏的分辨率更高,讓觸摸屏更敏感、更精確。
今年1月8日,夏普又在C E S(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展出了采用IG ZO面板的移動手機終端A quos PhoneZetaSH -02E、平板電腦A Q U O S Pad SH T 21以及32寸4K LCD顯示器PN -K 321。夏普借此向世界宣布,廣受關注的IG ZO技術已經成熟。
夏普指望市場對新一代液晶顯示屏技術IG ZO的強勁需求,能夠幫助公司實現復興。菅野信行表示,“夏普未來將會推動這一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延伸。”
在他看來,在移動終端領域提昇這一技術的應用將會是下一階段的重點。據他透露,2013年夏普在日本市場推出的智能手機中將有約30%的產品搭載IG ZO液晶屏。同時,在這樣的市場戰略下,已有面板生產線的改造也將成為夏普的重點工作。
據悉,夏普將龜山的兩家面板工廠的部分產能已經轉向生產IG ZO液晶面板,這一轉換並沒有增加多少成本,而IG ZO面板已獲得了不小的訂單。
顯然,夏普認為,“IG ZO”正是讓其要走出危機的關鍵技術。夏普社長奧田隆司此前已表示,公司指望著IG ZO能夠拯救公司。據了解,在資本結盟的談判中,夏普高管曾把IG ZO技術稱為有望改變游戲規則的技術。
新技術不是“救生圈”
“IG ZO”成了夏普手中最有效的“救命稻草”,而鴻海則在一邊冷眼旁觀。同時,業界也對夏普的走向並不看好。
帕勒諮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說,鴻海會否入股夏普2013年3月底前將會揭曉。不過,即使雙方合作成功,表面上看,也只是夏普的技術優勢嫁接上了鴻海的成本優勢,但仍很難解決日本電子企業深層次的結構問題。
在羅清啟看來,夏普的經歷就是日本家電業的縮影。除夏普外,在經歷了2011、2012連續兩年的虧損之後,索尼、松下等日本電子巨頭都在尋找突圍路徑,也幾乎都把希望寄托在新技術的應用上。只是夏普押寶於“IG ZO”,而索尼、松下則把在4K (超高清,清晰度為高清電視四倍)技術作為自己“利器”。正因為如此,在今年美國C E S上,它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4K技術提昇電視產品的競爭力。
日本家電業也對未來表示了樂觀。
之前,為了緩解資金壓力,日企紛紛變賣資產。松下擬出售其東京總部大廈,索尼也可能賣掉位於紐約的美國總部大樓,夏普已將其在東京的大樓進行了質押。松下還將轉讓三洋電機數碼相機業務,夏普擬出售墨西哥等地的彩電組裝工廠,索尼則被傳將出售電池業務。與此相伴的是,大批人員裁減。
但索尼中國區總裁栗田伸樹1月8日表示,近期日元已經開始貶值,這將緩解日本企業的財務壓力,有助於日本企業復興。日本電子企業的業績反彈會出現在2014年、2015年。
然而,羅清啟分析說,世界經濟正處於一個漫長、深度的調整期。日元昇值使多家大型日本電子企業陷入巨虧困境,出售資產、相互之間共享技術是它們的應對措施之一。日本的電子企業面臨一個長過程、深度的衰退期,現在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即使有核心技術也會受到虧損威脅。
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也認為,日本的家電企業直到現在還沒有理解家電行業真正的發展方向。拿電視為例,現在的電視正在飛速向IT化、網絡化融合,“智能電視”就是其中的潮流。而日本在與韓國、中國廠家的廉價銷售競爭之中慘敗後,下大氣力加速3D進程,但3D的內容卻不會簡單的跟進,不久就掉隊了。這次又把希望放在諸如IG ZO、4K等新技術的投入上,其結果只會和當初力推3D一樣。
在洪仕斌看來,日本產業界或許被過去“技術高超”、“獨具匠心”的成功經驗所拖累。如今全球化市場所需的技術力量不再是精雕細刻的能工巧匠的技藝,而是如何構建網絡。日語中“技術”一詞含有心靈手巧、獨具匠心的意思。不是使本質和結構發生變化,只是精雕細刻眼見部分。只要不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技術”觀念,不徹底改變制造產品時的思路,日本電子產品就沒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