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智能家電廠家:智能家電還處於初級階段
到底什麼是智能家電?記者發現,賣場中的智能家電參差不齊,雖然都打出了“智能牌”,但智能與智能之間卻差的好遠。
對於這個問題,記者希望能從智能家電廠商那裡得到答案。
“我覺得智能家電的發展應該有三個階段。第一種,是微改善、微創新,是建立在傳統技術上的整合;第二種,是中間階段。是廠家對於生活中還沒有存在的,但是有需求的產品進行開發、創造;第三種,則是基於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智能系統。”科沃斯營銷中心營銷總監卓敏對於智能家電的含義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科沃斯就處於第二個階段。
“我們想要打造的是獨立家庭機器人品牌,每一款產品都很智能。”卓敏迫不及待地向光明網記者介紹了他們的幾款智能產品:地寶、沁寶、窗寶和親寶。這四款產品,都很智能。例如其中的沁寶就是專門針對新裝修的屋子開發的智能產品。
“它有一個空氣探頭,可以順著探頭,感應空氣中污染濃度的高低。發現污染源之後,就能將‘脖子’抬到合適的高度,將污染源淨化。”卓敏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民族品牌,科沃斯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注重對於智能家電的技術研發。幾年後地寶面世,接著又先後開發了另外三種產品。
“我們每一款產品的研發,都很注重消費者的體驗。”卓敏認為,消費者的體驗和需求對於智能家電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們第一款產品在用戶體驗方面就沒有做太多功課,結果鬧出了好多笑話。”卓敏說,很多家電產商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家電的功能越多越智能,對消費者越有吸引力,於是制造出有著各種復雜功能的產品。科沃斯的第一代地寶也是這樣。不過,通過第一款產品的銷售和反饋,他們發現,顧客需要的更好體驗是簡單便捷的,而“一鍵式操作”纔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只有這樣的產品,纔能適應現代人生活的習慣,纔會有市場。
而想要開發出更多智能的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單靠現在各大家電廠商的技術和投入還遠遠不夠。“現在還是初級階段,想要超過傳統產業,還需要更多實質性的改變。”
資深代理商:距離“目標”還差很遠
在天貓和淘寶給二十幾餘家電視產品做線上代理銷售的左英傑,對於智能電視行業有著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現在的智能電視其實是一個家庭娛樂終端的概念。它不僅僅指電視或者節目,而是在三網融合背景下,一個家庭雲共享終端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大的平板電腦。”左英傑說,但是這個大“平板電腦”是否好用還受制於兩個因素。一個是應用開發商針對電視做的應用或者節目的開發;另一個則是受帶寬的影響,這直接影響著觀看的流暢度和用戶體驗。
他認為,現在的智能電視大多還停留在看大片的階段,這些功能可以通過內置機頂盒、有線電視和一些存儲設備實現。“以後的智能電視,50%的功能是觀看節目、電影等,另外50%應該是購物、查地圖、玩互動游戲等多種形式。”左英傑認為,現在智能電視距離“家庭娛樂終端”目標還差的很遠。
左英傑介紹,現在他們公司代理著市面上20多種電視品牌,幾乎每一個品牌都已經開發了智能電視。在經營和消費的過程中,智能電視的硬件功能已經沒有問題了。急需要解決的是智能電視應用的開發和帶寬問題。另一方面,消費者的認可度也很關鍵。
“如果從智能電視現在的整體效果來看,與普通電視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沒有給消費者帶來特別多改變性的體驗。所以現在消費者對於智能電視的迫切需求並不大。”左英傑分析,但因為智能電視在技術方面已經沒有太多壁壘,生產成本比普通電視相差不多,所以,還是會有一部分消費者考慮“囤貨”。
30%-40%,這是左英傑提供給光明網記者的,他們經營的智能電視現在佔到銷售的所有電視的比例。“這個數字代表電商平臺銷售智能電視的比例,會比實體賣場的智能電視要高出不少。”左英傑分析,電子商務買家以年輕的新型消費群體為主,這也間接導致了實體店與電商平臺銷售上的差異。
“我覺得再過兩三年,智能電視就能全面鋪開了。”對於智能電視的未來,左英傑覺得已經看到了曙光。
電商銷售平臺:智能家電也能“定制”
“我們發現,2012年很多家電產品開始智能化,平臺上經營的商家也紛紛根據消費者需求,在電器城平臺銷售智能家電產品。”天貓商城公關經理沈恩華告訴光明網記者,智能家電在天貓也早已經紮根。根據電器城2012年“電博會”數據顯示,僅以掃地機(又稱掃地智能機器人)為例,銷售金額佔比提昇非常快;特別是以益節為代表的高端智能掃地機的銷售金額接近去年同期的4倍;反映了消費者對智能化生活的追求。
沈恩華介紹,目前,包括創維、TCL、海爾、科沃斯等多個品牌廠家,都已經開始進行智能家電的嘗試。比如2012年6月,創維就做過智能家電C2B定制,短短幾天賣出數千臺。在產品同質化嚴重,消費者追求個性化產品的時代,創維E7C系列DIY電視,充分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所有的產品硬件配置、軟件功能、外觀工業設計都是由消費者自己決定。
“從我們觀察來看,包括電飯煲、電磁爐、熱水器等很多電器市場已逐漸趨於飽和,如何調動消費者更新換代需求,是很多廠家都在考慮的問題,智能家電必將是未來方向之一。”他分析。另一方面,天貓電器城的用戶與智能家電目標客戶吻合,購物群體來說適合營銷。因此,天貓電器城也願意在其中做些互動營銷的嘗試。他表示,2013年,天貓電器城將和國內外眾多廠家溝通,讓更多的新品智能化家電產品在天貓首發推出,如果品牌數量、商品豐富度足夠,也會考慮智能家電等跨類目布局,匯聚智能家電消費者需求。
業內專家:“偽智能”賺噱頭真智能任重道遠
針對智能家電的情況以及未來發展,光明網記者與易觀國際首席分析師李智做了深入交談。她認為,現在所謂的智能家電,應該是基於互聯網,或者是以物聯網為載體的一些家電,這些家電大部分都是可以通過遠程遙控的方式來進行操作的。
“我覺得現在國內可能只有電視初步達到了智能水平,其它家電例如冰箱、電飯煲之類的還沒有達到真正智能的程度。”李智說,智能電視已經能夠接入到互聯網,通過其可以瀏覽到更多的網絡視頻、游戲甚至之外的多種東西,可以稱作是初步智能。而很多賣場裡宣稱的智能家電,其實可能只是一種吸引顧客的手段,大多是“偽智能”。例如,他們對一些微波爐或者冰箱等進行智能宣傳,可能會說這些產品具備了一些“光波殺毒”、“電腦控溫”等像是有了“大腦”般的智能操作,但這其實只是這些家電新增加的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功能,與我們所說的智能定義還差的很遠。
“其實,智能家電是可以實現的。現在在日本等一些國家的運營商也已經著手操作,讓家電成為一個體系。”李智說,通過這些智能家電體系,選在辦公室的消費者就可以提前讓家裡的咖啡機煮好一杯咖啡或者讓電飯煲煮好米飯。“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操作上還很難實現。至少現在在國內還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李智分析,現在智能家電難以大范圍發展的原因主要取決於兩點:
第一是價格。智能家電的研發需要在這些家電中植入一些芯片和模塊,但就是這樣一個模塊,可能會讓家電的成本高出來不少。
另外,智能家電的發展,還取決於市場也就是用戶對它的接受程度,也就是他們能給用戶帶來多少價值。李智分析,之所以智能電視開始興起,是以為用戶有想用它瀏覽更多互聯網內容或者其他方面的需要。但如果電飯煲冰箱等只是遠程操控一下,但價格卻多了一倍的話,消費者肯定就不買賬了。
所以,挖掘智能家電的真正價值,需要智能家電廠商、平臺商甚至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