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據報道,日歷剛剛翻到2013年,國家發改委就打響了新年反壟斷的第一槍。三星[微博]等六家境外液晶面板制造商被認定價格壟斷,國家發改委決定對這六只“價格老虎”罰款人民幣3.53億元,其中依法責令涉案企業退還彩電企業多付價款1.72億元,這是中國首次對境外企業實施價格壟斷處罰。對於國內的彩電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本以為是出喜劇,沒想到戲還沒完全落幕,卻風雲突變:昨天還同仇敵愾的戰友,今天卻劍拔弩張。7日有報道說,退還的1.72億元的多付價款,彩電企業一分錢也沒拿到,巨款被截流了。真的是這樣嗎?這筆巨款現在在哪?
發改委1月4日宣布,對韓國三星等六家國際大型液晶面板企業的價格壟斷行為進行制裁,經濟制裁總金額合計達3.53億元,其中1.72億元退還給國內彩電企業。然而國內某家彩電企業相關人士卻爆料說:面板廠家的1.72億元的退款,全部給了中國視像協會和中彩聯,彩電企業沒有得到一分錢。記者就此求證,企業的答復閃爍其詞:
記者:今天有媒體報道,發改委罰的1.72億你們沒有收到,我們想求證一下你們收到這筆錢了嗎?
企業:我沒有相關消息。
記者:沒有相關消息就是說你們沒有收到是嗎?
企業:我不知道收到沒收到。
記者:為什麼這麼說呢?
企業:不知道嗎就是不知道唄。
記者:那您能告訴我誰了解這件事情嗎?
企業:從我這一塊我問過,他們不願意接受采訪。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秀娟的說法也印證了記者的調查:
張秀娟:卓創資訊作為大宗商品資訊的專業機構,得到此消息後立馬向大型的彩電企業進行證實,但出於多方因素考慮,各個廠商除了部分廠家表示尚未收到退款之外,對於其他方面都很謹慎,對此不願表態。
廈華集團負責人:液晶面板企業價格壟斷案退款已經返還到企業
據報道,爆料人說,在發改委對外宣布處罰決策之前,2012年12月20日,中國視像協會組織創維、海信、TCL、海爾、長虹、廈華等幾家彩電企業開會。會上中國視像協會秘書長白為民向企業通報了事件的進展。她表示面板企業的退款,50%協會留用,50%返還給受損企業。然而會議結束後,協會又表示退款不會返還給企業。記者一直試圖與中國視像協會取得聯系,但是多部電話均無人接聽。據報道,白為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企業有企業的想法。她不清楚為什麼企業在協會一個說法,在媒體又是另外一個說法。就在雙方各執一詞之際,廈華集團相關負責人站了出來:液晶面板企業價格壟斷案的退款已經返還到企業,並不存在行業協會截留退款的問題:
廈華集團相關負責人:因為中彩聯最後有一個收據傳給大家,每個被罰的企業打款的時間和日期都不一樣,陸陸續續這些錢會到那些賬上,纔會收了。收到了以後他會通知,錢到了中彩聯了,所以企業實際上都清楚的,只是每一個企業具體經辦人就那麼幾個,局外人不太了解。
也許所有人都沒有預想到,中國對境外企業開出的第一張反壟斷罰單,最終卻演變成了一出羅生門。那麼彩電企業,中國視像行業協會、中彩聯三者之間的關系又是什麼呢?
中國視像行業協會,業務主管單位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是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唯一具有權威性的社團組織。深圳市中彩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知識產權高端服務的企業,2007年成立,由TCL、長虹、康佳等十家彩電企業共同投資組建,受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的直接指導。中國視像協會秘書長白為民同時也是中彩聯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廈華方面表示:在這次的訴訟中,中視協和中彩聯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廈華:這個是九家企業通過行業協會向國家有關法律機構投訴說我受害了嘛,那肯定要委托一家企業同意去做。
而被九家彩電企業委托的公司就是中彩聯。按照廈華的說法,錢最後統一打到中彩聯的戶頭上。這事兒企業不僅知道,而且是達成共識的。然而這筆錢究竟該怎麼分,企業間卻產生了分歧。有的企業覺得應該彌補自己多年來的損失,有的企業認為應該把錢放在行業協會統一管理。其實,在發改委開出大罰單的時候,人們就突然意識到,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彩電業並非我們想象中那樣光鮮亮麗:沒有核心技術,錢都讓別人賺走了。廈華也疾呼,境外液晶面板企業收到大罰單,是中國彩電企業來之不易的勝利。對中國彩電行業而言,現在團結比什麼都重要:
廈華:因為這種事情本來是一個大好事兒,不要搞到最後變成我們自己陽剛陽剛不起來。好事搞成了貪小便宜一樣。行業也不缺這些錢。希望能多支持行業協會的工作,當然他們也有不盡完善的地方,比如說跟媒體的溝通。
在發改委的罰單出來之後,很多人都為中國彩電行業的懮患意識和維權意識而贊賞。而聽了今天的這則新聞,很多人又不免疑惑,一切難道僅僅為了1.7億?發改委的罰單改變不了一個行業的前途,一個只執著於眼前利益的行業難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