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日前,財政部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下發通知,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到期後停止執行,即從2013年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平板電視等五類節能家電產品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實施一年的補貼政策將告一段落。
該補貼政策實施一年來,節能家電銷售數量顯著提昇。有效促進了節能家電規模化發展,帶動了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的降低,讓廣大消費者享受到了實惠。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節能補貼更能滿足實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很多人在選擇產品時會優先選擇節能產品。
不過,中投顧問家電行業研究員任敏琪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任敏琪認為,此輪家電補貼政策對拉動家電消費起到的作用有限,節能環保家電的售價較高,即使有一定補貼,但價格降幅並不顯著,仍難以對消費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市場上還出現一些企業哄抬節能環保家電的售價,以獲得更大盈利空間,這使補貼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實際上,此輪家電補貼政策對家電消費的引導作用大於對家電銷量的拉動作用。
此前,關於家電補貼政策是否延續曾引發了激烈的討論,中國家電協會向工信部、財政部、發改委等三部委提交了關於節能惠民補貼政策退出的建議文函,建議節能惠民政策不再延續。補貼政策的終止,也給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家電行業主動請求停止補貼,主要是擔心如果國家長期實施政策支持,會讓行業產生對政策的依賴,市場對於行業的調節能力也會削弱,長此下去將不利於家電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政策補貼很容易造成消費透支,導致企業疲於應付甚至盲目擴大產能,對於市場的真正需求變得模糊。中國家電產業終究要靠自身來創造良性循環的發展機制。
中怡康市場總監左延鵲認為,節能惠民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對市場的拉動、導向效果顯著,但節能產品本身是以其“使用性能佳、使用壽命長”的優勢來贏得顧客青睞,市場要靠自身創造的循環機制來維持成長。任敏琪表示:家電企業目前正位於從震蕩發展階段步入成熟發展階段的節點上,如果對家電行業繼續實行補貼政策將減緩家電行業的發展進程。目前正家電企業亟須擺脫對政策的依賴,加強市場競爭。事實上,從政策角度看,政府也在逐步減輕對家電企業的扶持力度,節能家電補貼對家電行業的利好明顯弱於“家電下鄉”對家電行業的利好明顯弱於“
政府已經通過“有形的手”將家電產業扶持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接下來,市場應盡快擺脫政策依賴,通過自身“無形的手”來調整產業結構,完全市場化更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離開政策乾預之後,市場調節下的家電行業當前最為重要的是加快創新,盡快實現轉型昇級。企業不能再將目光僅僅盯在某些產品和部分市場上,而需要利用一切資源,挖掘消費潛力,調整產品結構,提昇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品。同時要注重消費者體驗,在功能設計、售後服務等方面進行優化,通過產品提昇創造更多市場需求。
雖然在補貼政策終止後,短期內家電銷售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下滑,家電補貼政策使家電業出現了過度消費,家電銷售周期將有所縮短,從而提前進入淡季。但是隨著家電企業對產品結構的調整以及昇級,參與到市場化競爭中來,家電行業將逐步進入穩健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