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歷時一年的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即將謝幕。
5月30日,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下發通知,明確從2013年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五類高效節能家電產品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家電業即將進入“無補貼時代”的門檻上,商家打出了“搶補貼末班車”的促銷噱頭,銷量因此驟昇;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上市家電企業的疲弱股價。
事實上,“家電下鄉”、“以舊換新”以及“節能補貼”政策,意在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綠色消費,促進節能減排;然而,隨著財政部“政策預期目標已基本達到”的表述,宣告家電行業已進入“無補貼時代”,家電行業影響幾何?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上市公司:“創新”纔是提昇競爭力的關鍵
“我們不打算自主降價,如果想通過自主降價來達到財政補貼的力度,公司會面臨較大壓力。”上市公司深康佳董秘辦一位不具名的工作人員表示。
節能補貼政策結束的消息傳出後,格力電器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張波就曾表示,家電行業歸根結底靠需求拉動而不是靠補貼,補貼不能創造需求。實際上,在家電行業近二十年的廝殺下,家電利潤已經相對較低,缺少政府政策扶持的情況下,面對補貼政策的“離席”,政策扶持真空期的來臨,“以價博市”的行業擴張或已經不適用於家電行業。
“在政策補貼結束後,我們的產品價格會有所變動,但不一定會降價,因為如果價格要自主降到政策補貼的力度,這對企業將造成較大壓力。”上述工作人員坦言。格力電器也表示,“停止空調的節能補貼後,一些涉及節能補貼的產品類型會恢復到原來的價格。”
“以價搏市”的擴張或已進入完結篇,當記者問及深康佳將如何應對節能補貼政策退出的問題時,其工作人員表示,“未來公司將不斷推出新產品。”言語之中完全沒有對“價格”再有打算。
四川長虹一不願具名的證券部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自停止節能補貼的消息傳出後,公司就對此進行了分析和引導,目前公司正加大力度提昇中高端產品品質,後續也會有更多的新品推出,側重新產品、新功能的創新。”同時,該名工作人員還表示,“實際上,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包括雲計算、大數據、智能家電等概念的出現,家電行業也開始走上了與其他行業不斷融合的道路,未來可能還會有創新。”
不光四川長虹,其他家電企業也再三強調“創新”纔是家電企業提昇競爭力的關鍵。作為變頻空調行業領導者,美的空調憑借變頻核心和獨有的產業鏈優勢,率先啟動全直流昇級戰略,引領著變頻空調普及向縱深發展。當記者就美的電器如何應對停止節能補貼時,其證券部一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主要依靠產品質量來競爭,以後也會堅持不斷自我提昇,創新產品。”
對此觀點,海信科龍的董秘辦工作人員進一步表示,“2013年以及未來兩年期間,家電行業主要在於消費產品的昇級以及更新換代,市場的剛性需求也來自於此。”
如此看來,在“政策後時代”來臨的步伐下,家電行業昇級、換代似乎成了唯一出路。
行業分析師:在加大產品推廣方面做出努力
從接受記者采訪的券商分析師的觀點來看,此次節能家電補貼到期停止執行後,並不會對上市公司的產品銷量及業績變動造成太大影響,未來可在加大產品推廣等方面做出努力。
“節能補貼結束以後對於家電企業肯定是有一定影響的,從早前的補貼措施來看,"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是依靠政策紅利來拉動家電消費,而"節能補貼"則是推動家電行業消費昇級。而事實上,在補貼政策到期之前,各家電企業已經在做紅利結束後的准備工作了。”上海某券商一位家電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之前家電企業一方面在推廣節能補貼產品,另一方面也在推廣不具有節能補貼的普通家電產品。兩類產品的同時推進,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消費者在節能補貼結束以後受到的衝擊,我們預計未來家電企業還將繼續兩類產品的推廣。
“由於之前存在補貼政策退出的預期,家電行業在今年5月的需求較為旺盛,而這已經透支了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消費需求,預計家電企業在6、7月份受影響的程度會表現得比較明顯。”上述分析師表示,除了在家電產品推廣上作出努力以外,也沒有什麼好的建議了。在補貼政策結束後,家電企業自然就面對一場優勝劣汰的選擇,中小企業受到的打擊會比較大。
另一位不願署名的家電分析師則告訴記者:“補貼政策結束後,我認為家電行業的銷量不會隨之出現"天翻地覆"的下降,整體來看行業仍然保持穩定增長狀態。但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家電龍頭企業與大公司,有望通過整合而淘汰落後與不具備行業競爭實力的中小企業。”
申銀萬國分析師周海晨認為,由於補貼政策的存在,家電行業部分區域性中小廠商得以獲得一定存活空間。然而,隨著補貼政策的正式退出,以及下半年變頻空調及平板電視新能效標准的出臺,業內落後產能將會被淘汰,行業格局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龍頭企業盡管短期業績或受影響,但長期競爭格局得到強化,有利於龍頭企業未來健康發展。
專家支招:挖掘消費新需求開創藍海空間
與接受記者采訪的券商分析師觀點頗為一致,不少行業專家也並不看好節能補貼等措施對家電行業健康平穩發展產生的作用。
國內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告訴記者:“此次節能補貼結束之後,表面上看似乎使家電行業增速放緩,但從長遠來看,家電是一個高度市場化與透明的行業,它不需要政府的乾預,類似節能補貼等相關政策措施反而透支了行業需求,將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提前釋放。”
梁振鵬指出,家電行業的正常健康發展,需要消費者的需求穩定及企業自身的創新與不斷改善,政府的乾預反而養活了一批自身能力不佳、不具備較強競爭能力的中小企業。實際上,在歐美發達國家與地區,家電行業的品牌和市場集中度就比較高。而類似節能家電補貼這樣措施更大的弊端在於,每一次政策激勵都會使廠家虛標能耗、偽造消費者記錄等,“相關補貼措施沒有繼續再延續下去的必要”。
對於節能補貼措施結束後企業面臨漲價及銷售壓力可能采取的行為,家電產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在其博文中指出:“企業的做法通常是:盡快將補貼型號的產品賣出去。這是5月份以來企業促銷力度普遍加大的原因。到5月底,補貼型號的產品,剩餘庫存不會太多。然後推出新型號產品,企業趁機實施重新定價(本質上就是漲價)。然後,加大宣傳力度,說這是與原產品完全不同的"新型號、新功能、新技術",給新產品找到足夠多的定高價理由。
在梁振鵬看來,家電企業應通過提昇工藝和創新能力、開發藍海空間等措施增強競爭力。“對於家電企業來說,補貼政策結束以後可能會對其銷售業績產生一定不利影響,但也會促進公司通過科技研發、產品創新等行為而獲得長期的發展。家電企業應當努力增強產品的工藝質量、提高創新能力、開創藍海空間,公司需要發現產品新功能,挖掘消費者的新需求,而不是僅僅將關注目光放在滿足其短期的需求上面有些時候消費者的需求本身就是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