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對第一批納入處理基金補貼的43家企業拆解處理數量進行全面審核,在此基礎上抓緊將補貼資金撥付到位”,財政部綜合司收費基金處官員馬宇在日前召開的2013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處理技術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國際會議上表示,這對處於資金飢渴的拆解處理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基金政策)自2012年7月1日開始執行,我國相關家電產品的生產企業須按照7-13元/臺標准按季度繳納處理基金,海關部門也按照同樣標准從2012年7月1日起對申報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企業征收基金。
馬宇表示,2012年第三、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基金已經征收入庫,從目前征收情況來看,實際入庫額基本符合之前的預期。另一方面基金政策實施的效果已開始顯現。有效促進了五類產品的回收和拆解處理,通過基金補貼,改變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流向,正規處理企業從市場上多渠道回收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及計算機5類產品,使絕大多數產品流入正規的處理企業拆解,有效的減少了個體作坊非法拆解。2012年下半年第一批納入基金補貼的處理企業共計回收拆解產品約1000萬臺,預計2013年處理企業可回收拆借5類產品3000萬臺以上。
政策實施也提高了行業規范化管理水平。由於穩定的政策預期,有實力的再生資源企業在全國布局設立廢棄產品處理企業,一些大型的電器電子產品生產企業也加快建立了處理企業,還有一些外資企業也積極進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行業,帶動了整個行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設備先進、管理規范的處理企業。同時,處理企業購置和更新處理設施和設備,引進國外先進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技術,促進了資源再生利用,與以舊換新相比,拆解處理企業明顯提高了一個檔次。
通過處理基金的補貼建立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可持續經營發展模式。通過基金補貼,補償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成本,並使處理企業合理盈利,提高了市場主體參與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積極性,初步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中國家電網還從有關方面獲悉,在今年初,環保部組織專家對貴州等4省13家拆解處理企業進行了抽查,從抽查情況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一些企業不遵守操作規程,違反環保要求和相關技術規范;有的企業視頻監控不清晰,看不清拆解線的操作過程,此外現在市場還出現了造假電視,以及非法進口的電子廢物,它也存在著流入處理企業的風險;各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市場回收價格呈現初步攀昇的趨勢,目前一些地區21寸電視機的平均回收價大於89元,已高於基金補貼額。
對於一些企業不規范拆解處理,環保部已發文對拆解處理的審核提出了要求,明確界定不規范拆解的情況。財政部門對環保部抽查過程中發現仍然虛假申報的企業暫時不考慮撥付補貼資金,對那些不規范拆解處理的產品將不給予補貼。
馬宇同時還透露,根據相關省份提出的申請,經審核復查條件後,將適時公布第三批納入基金補貼的名單,支持大型生產企業設立處理企業。納入基金補貼企業需要符合三個條件,第一,取得市級環保部門頒發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證書;第二,列入各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發展規劃,並經環保部備案;第三,經財政部、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共同組織專家現場核查,並認定合格。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擇優入選,一是設備先進、管理規范、資源利用率高,二是具有比較完善的回收體系,三是誠信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