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百年企業之所以廣受尊敬,是因為其經歷過許多經濟周期。”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日前表示,“當前所謂的‘家電寒冬’,是我國家電企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曾經帶來巨大內需的家電下鄉刺激政策到2013年1月底全面到期,使處在“寒冬”中的家電企業更加雪上加霜,但也促使家電企業洗牌加速,行業格局重構,強者恆強。
“家電下鄉”退出加劇嚴寒
對於“家電寒冬”,望靖東認為,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國際市場疲軟,抑制了我國家電出口。在國內,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對家電業帶來較大壓力。而持續幾年的家電下鄉激勵政策透支了市場,短期刺激了企業的產能擴張。刺激政策退出之後,市場必然萎縮,家電企業隨之出現產能過剩。
長江證券數據顯示,受前期家電下鄉、以舊換新以及節能惠民三大刺激政策影響,國內家電購置需求短期內得到集中釋放,其中農村市場的高增長表現為冰箱和洗衣機等家電在首次購置需求釋放下保有量的加速提昇,其冰箱和洗衣機百戶擁有量由2007年的26.12臺和45.94臺分別大幅提昇至2011年的61.5臺和62.6臺。
“市場肯定先淘汰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所以最近一次廣交會上,中小家電企業訂單下滑明顯。但話又說回來,一個企業只有經受住這樣經濟周期的洗禮,繼續成長,纔能成為偉大的企業。”望靖東說。
重構新格局:強者恆強
2012年的家電業雖處“寒冬”,但競爭卻熱鬧非凡。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在線攪動的“電商促銷大戰”,以及格力和美的的專利權之爭,這些新聞的背後,實質是家電業轉型昇級和格局重構的表現。
談及廠商關系,望靖東說,蘇寧、國美賣場的崛起,以及它們之間的競爭,對傳統的家電營銷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蘇寧、國美在二三線城市的扁平化布局,改變了家電業零售業態。許多廠商抱怨被家電賣場剝削壓榨,但從市場經濟角度看,家電賣場追求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合理合法。“從制造商的角度看,更應該反思自己的產品,能不能吸引消費者、能不能帶來好的感受,這纔是企業能否受到尊重的關鍵。”
民生證券分析師劉靜認為,對我國家電企業而言,規模化的成本優勢、技術領先帶來的議價能力和全球化的銷售體系,是營業利潤率得以提昇的三點重要保障。而較好的行業規模和競爭格局將使企業對上下游把控能力繼續增強,龍頭企業尤其將享受到來自上下游產業鏈整合帶來的利潤再分配。
渤海證券的觀點認為,此前,龍頭企業借助家電下鄉在三四級市場布局,政策退出後部分中小企業失去賴以生存的溫床,這有利於行業龍頭企業提高市場佔有率,實現強者恆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