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2月21日,京東方宣布投資328億元在重慶修建8.5代線,至此國內確定的8.5代線有7條,加上還未最終確定的南京10或8.5代線項目,中國大陸最終或有8條8.5代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
業內人士認為,密集的液晶面板項目對於改變國內面板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有所幫助。
國內面板產業規模迅速擴張
國內的面板企業從今年開始出現回暖現象,直到今年三季度,面板巨頭們的業績均開始轉正,扭轉了連年虧損的局面。
京東方三季報顯示,7-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1億元,與上年同期虧損9.27億元相比,扭虧為盈。華星光電10月份宣布,提前三個月實現設計產能10.8萬片,良品率達到95%,並在9月實現經營性盈利。
實際上,除了國內面板企業大力擴展規模謀求出路外,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保護政策。從今年4月1日起,我國對32英寸及以上面板進口關稅從3%上調至5%;其次,國家自6月1日開始推出的節能惠民政策被認為向本土彩電企業傾斜,利好國內面板企業發展。
高度依賴進口面板的局面得到改善
中國的彩電業高度依賴進口面板,而一般液晶面板的成本約佔電視整機生產成本的70%,受制於此,中國彩電業一直處於薄利的狀態,“再加上中國家電企業向來喜歡打價格戰,以低價博銷量,利潤更低,”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像三星這種生產整機彩電和面板的企業,本身生產成本就低很多,即使打價格戰,也比中國企業更有優勢。”
隨著中國面板企業近幾年的艱苦成長,彩電企業高度依賴進口面板的情況有了很大改善。根據市場機構奧維諮詢提供的數據,2012年三季度中國主要彩電企業面板采購量達到1380萬片,佔全球采購規模的23%,月度采購同比上昇48%。在三季度的中國內地面板購銷結構中,中國臺灣奇美持續第一,市場份額佔26%,同為中國臺灣面板巨頭的友達佔比為18%,韓國LGD佔比16%,華星光電和京東方分別佔有12%和11%的份額,而三星降至10%。
業內認為,中國面板企業要想真正發展起來,最重要的依然是高端技術產品的研發,決不能只是“量大但附加值低”,不能只佔據中低端產品市場,“一路摸打滾爬不容易,要緊緊盯著市場的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不能再受制於人。”業內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