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昨日,微博網友『馬克何呵呵』發微博表達對自家空氣淨化器的疑慮:『今天纔發現濾芯的塑料包裝還沒撕開。那之前空氣質量的指示燈也能從紅變綠是怎麼做到的?APP內顯示的濾芯消耗又是怎麼做到的?』原來,『馬克何呵呵』購買的小米空氣淨化器由於使用失誤,一直沒有拆除濾芯的包裝膜。但奇怪的是,淨化器照樣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指示燈顯示出已經將屋內空氣淨化成健康標准。這條微博經知名打假人王海轉發後,輿論迅速擴散。
針對『馬克何呵呵』反映的情況,記者分別找到三臺小米淨化器進行了模擬實驗。
三臺淨化器中,一臺是小米一代,兩臺是小米二代。記者將三臺淨化器濾芯取出,並用保鮮袋、保鮮膜牢牢裹住整個濾芯,以模擬『馬克何呵呵』所需要的新濾芯未拆封時的塑料包裝。之後,將一臺小米二代淨化器放在一個房間,另兩臺淨化器放在另一個房間。當記者將包裹後的濾芯重新裝入淨化器並開機後,三臺淨化器均顯示室內空氣污染嚴重,並亮起了橙紅色的燈光。一小時後,單獨放置的一臺小米二代淨化器仍然保持橙紅色顯示燈,而另外一個房間裡並排放置的兩臺淨化器中,小米二代仍然是橙紅色指示燈,一代淨化器則在開機後不久就很快轉成了綠燈。
昨天晚上,小米空氣淨化器負責人蘇峻通過微博回應稱,濾芯塑料包裝沒有拆開仍然會有濾芯消耗,是因為濾芯消耗是根據淨化器運行時間、狀態等綜合得出的預測性判斷,即便不拆掉塑封也會默認濾芯有所消耗。對於指示燈從顯示污染嚴重的紅燈變成空氣良好的綠燈,蘇峻解釋稱,因為即使不拆除塑料膜使用,傳感器檢查到的環境空氣質量也會由於顆粒物沈降和局部空氣流動而發生變化。
不過,這個回復顯然不能解答人們的疑惑。
網友『馬克何呵呵』對空氣淨化器濾芯的關注和疑問,其實反映了不少市民的困惑。選購空氣淨化器時最應參考的標准是什麼?什麼時候換濾芯到底誰說了算?針對市場上關於空氣淨化器的熱門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及資深從業者,梳理出了關於空氣淨化器選購和使用的幾大建議。
建議一:技術噱頭別迷眼,選購就看倆指標
淨離子群空氣淨化技術、加濕空氣淨化器、七層淨化……在京東、天貓等電商網站上搜索空氣淨化器,各個品牌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技術』,市民挑選時難免眼花繚亂。
『我們這兒正在做活動的空氣淨化器,pm2.5去除率99%呢!考慮考慮吧!』在一家電器賣場內,銷售人員向霧霾天裡前來選購的市民大力推銷著。
然而,中國家用電器檢測所副所長魯建國建議說,『不用看那些虛的,選購時只要看准兩個核心標准就行,一是「潔淨空氣量」,也就是CADR值,二是「累計淨化量」,CMM值。』
魯建國介紹,根據最新出臺的空氣淨化器國標,這兩個參數衡量了一臺空氣淨化器淨化空氣的能力和淨化能力的持續性。當CADR值越大的時候,說明這臺空氣淨化器的能力越強;CMM值越大則說明它的耐力越大、可使用時間更長。簡單來說,就是這兩個參數的數值越大,空氣淨化器的效果也就越好。
『空氣淨化技術真要細談起來,一年半載都說不完,商家為了獲得競爭優勢,往往會把某幾項技術拿出來做渲染,消費者無需為之猶豫。』魯建國說,空氣淨化器新國標提出兩項核心標准,就是為了避免商家在炫耀技術時誤導消費者。對於有些商家號稱的『pm2.5去除率』,他認為同樣『不靠譜』:『這樣的說法太理論化了,無法驗證,消費者很容易被誤導。』
『但是,廠家標明的CADR和CMM這兩個指標就一定可信嗎?』有消費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希望有專業機構進行相同條件下不同淨化器淨化效果的對比測試,這樣我們購買時能有個科學中立的輔助判斷!』采訪中,還有多位消費者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魯建國介紹,目前,空氣淨化器的檢驗主要涉及質監部門、工商部門和消協這三大部門和協會。其中,質監和工商部門的動態抽查大約可覆蓋30%的主流空氣淨化器生產廠家,經過抽查的產品和企業,都必須滿足國標中對空氣淨化器應真實標示CADR和CMM的規定,否則就會受到相應處罰。而消協的檢驗,則主要通過在市場中購買樣品後,進行不同產品效果的對比試驗。
建議二:非一次性消費,別光看『標價』
『圖便宜買了臺小幾百元的空氣淨化器,沒想到沒幾個月就得換一次濾芯。』
無論在實體家電賣場,還是電商網站,消費者能找到的空氣淨化器,價格差距非常巨大:從399元到6999元,甚至上萬元的都有。專家提醒,空氣淨化器並非一次性消費,對於淨化空氣起到關鍵作用的濾芯是一筆消耗不小的耗材成本,市民在選購時不要忘記計入。
魯建國介紹,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空氣淨化器濾芯按照淨化能力等標准分為1到22個等級。1級和22級之間的淨化能力、使用時間可能要差上數十倍甚至更高。國內雖然沒有如此細致的濾芯等級分級,但不同價位濾芯之間的質量、壽命也相去甚遠。
『建議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時間和預算合理選擇,如果光圖便宜,買到的廉價濾芯很可能只有好濾芯效果、壽命的幾分之一。』魯建國說。
記者采訪發現,無論大小品牌和價格高低,商家標出空氣淨化器的價格時,對於濾芯所需費用往往不會明示,需要市民選購時主動詢問。
建議三:濾芯更換周期,僅供參考不可盡信
『同樣一個牌子的同樣型號濾芯,怎麼我的只用了6個月就提示該更換了,朋友家的能用10個月,會不會買到殘次品了?』一位市民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業界專家表示,這樣的情況未必是遇到了質量問題。在全國各地不同地區,由於空氣質量水平不一,濾芯的消耗水平也會完全不同,消費者不用過於困擾。
對於廠家所示的濾芯使用壽命,消費者在參考的同時也不可盡信。對各種專業檢測設備的日常應用頗有研究的市民何女士購買了一部專業的懸浮物測試設備,當家中空氣淨化器濾芯到達商家建議的半年使用期時,通過該儀器的檢測,濾芯性能並未弱化,直到使用到第10個月纔開始衰退,這時她纔更換濾芯,也節省了家庭開支。
『市面上大多數空氣淨化器主要是靠開機時間來計算濾芯損耗的,真真正正的「智能」淨化器極為少見。』魯建國建議。大多數淨化器不能靠機器自身傳感設備,來對濾芯不同壽命階段的pm2.5淨化能力進行判斷,『能做到這種技術的淨化器,往往價格要上萬了。』以小米空氣淨化器為例,根據蘇峻介紹,其濾芯的損耗就是靠設備運行時間、運行狀態、空氣質量等多種因素加權計算後得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