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近日,微博中流傳著一組大學生露天裸睡的圖片,其原因是天氣太熱而宿捨內沒有空調。事實上,高校寢室裝空調與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
投入大,顧慮多,高校左右為難
首先,一次性批量購置空調的巨額費用對於普通高校而言絕非易事,1.5P空調的價格2000多元,以一個四萬人左右的校區為例,安裝近萬臺空調將耗費2000多萬元。另外,後續管理也讓學校對於學生寢室安裝空調持謹慎態度。“我們怕安裝空調會增長學生間的矛盾,例如說電費如果過高的分攤問題,貧困學生的承受能力等,如果我們做一些空調寢室和非空調寢室,社會又會說我們不公平。”一位高校負責人對記者說。
空調租賃模式或解決大學宿捨“夏日危機"有效模式
目前針對大學宿捨這類情況,部分空調生產廠家推出了“空調租賃”服務,即學校每年向供應商支付空調的租賃費用,租賃年限為若乾年,空調的安裝、維護和更新則全部由供應商負責,學生只需要支付空調使用產生的電費,這極大地減輕了雙方的經濟負擔。家電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租賃模式”的應用對學校和廠家來說都是雙贏:學校可節約采購成本,而企業可以借此打開學校市場。
廠家:不是“賠本賺吆喝”
空調租賃模式看起來對於學校方面似乎用很低廉的成本就可以達到宿捨標配空調的目的,那麼企業豈不是“賠本賺吆喝”?其實企業心理“另有一本賬”。已經成功和四川大學開展空調租賃業務的長虹空調市場部部長陶軍表示:“加上維護空調等的人工費用和材料損耗,我們只能算保本,但我們很樂意,因為學校的學子未來是優質的消費群體,我們希望能在他們中培養長虹空調的口碑和品牌,為未來的潛在購買群體打基礎。”據了解,在看到空調租賃模式的“雙贏”效果後,越來越多的空調生產企業和高校組織已經開始洽談相關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