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小家電業務為飛利浦提供近10%的增長
飛利浦表示僅出售部分影音產品業務
近日,業內盛傳“飛利浦將徹底退出消費電子市場”。2月4日,飛利浦大中華區集團傳訊部高級總監宋輝在接受E天下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說法容易誤導消費者,飛利浦的電吹風、剃須刀等小家電還會繼續生產和銷售,‘消費電子’這一說法在中國市場容易引起混淆”。
據了解,近期業內盛傳的“飛利浦退出消費電子市場”實際上指飛利浦放棄了原屬於其“優質生活事業部”的影音、DVD、多媒體和耳機配件等業務。該業務目前已經以1.5億歐元(約合2.018億美元)現金加品牌授權費的形式出售給船井電機。而飛利浦剃須刀、咖啡機、電熨斗等小家電業務將如常運營。文/記者馮秋瑜
“消費電子”之路走到盡頭
在中國消費者看來,“大家電”、“小家電”、“數碼產品”等對於3C產品的分類更為熟悉,而“消費電子”的概念則顯得較為模糊。據了解,“消費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 products,CE)的分類常見於歐美市場,意指“並非生活必需品,而只是為了滿足娛樂或其他需求的產品”,主要指音視頻產品、手機、電腦、電視機等等常用電子產品。從這個角度來看,繼飛利浦將大部分電視業務出售給冠捷之後,這家有著80多年歷史的消費電子巨頭的確在這條路上走到了盡頭。
作為知名的消費電子巨頭,飛利浦已經走過了80多年歷史。上世紀30年代,飛利浦曾是全球最大的收音機供應商;1963年,飛利浦發明了錄音帶;1972年生產了首臺磁帶錄像機;1983年推出了CD,這些消費電子產品曾經是消費者爭相購買的“高端貨”。然而,飛利浦未能預料到以下載和流媒體為主導的數字娛樂時代的到來,更沒能在快速增長的消費電子市場成功接招Apple 、Samsung和Sony。由於在線娛樂的盛行,人們不再購買藍光和DVD播放器,成為壓倒飛利浦消費電子業務的“最後一根稻草”。飛利浦CEO萬豪敦表示:“我們的消費者生活方式業務稀釋了整個集團的利潤率,所以是時候甩掉這項業務了。”據悉,飛利浦去年第四財季淨虧損3.58億歐元,較上年同期1.62億歐元的淨虧損翻了一番多。
不放棄小家電業務
據了解,目前飛利浦的主要業務已經轉向於醫療保健、優質生活和照明領域。統計表明,飛利浦醫療部門去年第四財季為該公司貢獻了40%的營收,“消費者生活方式部門”26%,照明為32%。萬豪敦表示:“這項交易是為了重新定位優質生活事業部的產品組合,助力飛利浦進一步在‘健康舒適,優質生活’領域成為一家領先的技術公司。”據飛利浦優質生活事業部全球CEO諾彼得介紹,2012年,優質生活事業部全球業務,包括個人護理、健康護理、家居護理及廚房電器和咖啡機業務,取得了增長近10%。
據悉,飛利浦將繼續生產男士剃須刀、電熨斗、掛燙機、吸塵器、榨汁機、頭發護理等小家電產品,這些小家電被歸為飛利浦的“優質生活事業部”。宋輝表示:“優質生活事業部將繼續向消費者提供創新產品及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在個人護理、健康護理、家居護理及廚房電器、咖啡機領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