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經歷過去3年大發展後,終於改寫全球競爭格局,打破此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面板廠商三足鼎立的局面,使全球平板顯示產業競爭開始走上合縱連橫的道路。下個3年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如何發展?
京東方科技集團總裁陳炎順日前建議,國家應給予國內平板顯示產業進一步支持,將面板進口關稅提高到8%到12%。
這些年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得到了國家大力支持,特別是去年面板進口關稅從3%提到5%。同時通過“家電下鄉”等優惠政策,給中國平板顯示產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不過陳炎順認為,國家還應加大支持力度,例如在關稅保護上,韓國面板產能佔全球市場份額近50%,而韓國進口關稅是8%。印度是12%,俄羅斯為5%,巴西是12%。
“新興的發展國家都在10%以上,南非在20%,那麼中國大陸面板進口關稅應提高到8%到12%。”陳炎順認為,他還呼吁國家在下一代顯示技術上給予更大支持,特別是在AMOLED顯示技術上設立重大專項基金,使企業給予更大力的投入。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秘書長梁新清日前也提出,國家應該促進平板顯示產業本土化產業鏈布局。
據梁新清介紹,本土化產業鏈這幾年有了很大進步,上游材料、設備在國內生產的發展非常迅猛。一方面國內高世代面板線建設吸引很多國際知名廠商在國內設廠;另一方面國內廠商突破技術封鎖,自主研發,增加了配套,在液晶、偏光板、玻璃等材料方面實現本地化突破。行業數據顯示,2011年液晶行業上游材料和設備在我國投資達到107億,國內平板顯示產業本地化已達30%。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液晶材料、液晶玻璃(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膜基本實現內配,但彩膜材料大部分還屬於進口,內配規模偏小,質量有待提高。此外,設備的本地化差距較大,有些關鍵設備國內基本沒有廠家涉及。
“從行業協會角度我們認為國家應該出臺規劃和政策,促進本土化產業鏈發展,因為這關系到全產業綜合實力的問題。”梁新清說。
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布局上完成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形成了四大產業聚集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統計,國內4.5代線以下的生產線有8條,5到8代線建成投產有8條,正在建設和擬建的也是8條,共24條。在全球產量佔比2011年達6%,預計2012年將近10%。所有生產線建成以後有望突破20%的佔比。
為促進中國平板顯示產業進一步發展,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綦成元日前表示,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下一輪(2013-2015)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同時明確進一步促進我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政策,統籌引導多元化資金,支持產業發展。推動完善投融資環境,繼續會同財稅部門進一步完善稅收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資金方面的負擔。完善產業聯盟的合作機制,發揮共性技術平臺的作用,促進合作共贏發展。引導企業重視專利及標准的工作,完善人纔隊伍建設和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