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前言:
都說這春江水暖鴨先知,可近來北京明顯的昇溫也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據了解,近來隨處可見的“萬人空巷搶××”、“××空調掀低價狂潮”、“空調限量巨惠神話上演”……強勢的促銷拉開了今年的首輪空調大戰。
加上開春是一年一度的裝修旺季,所以空調產品在賣場的關注度是明顯上昇,自然購買產品的朋友也逐漸增多。但面對賣場上五花八門,花樣百出的空調產品、空調賣點,您是不是一頭霧水?是不是不知如何選購是好?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帶來選購空調常見的幾個誤區,近期准備入手空調的朋友不妨一起來看看吧。
變頻真的就萬能?
我們都知道,變頻空調在開啟後會智能的調整壓縮機的運行,當室溫達到設定溫度時,空調機會低頻節能運行,當室溫發生變化時,空調就會根據自己的溫控感應進行制冷熱。如果用戶在使用中過於頻繁的開關空調,那麼使用變頻產品無疑和定頻空調沒有差別。
變頻空調功能多,性能出眾,但是不代表萬能。變頻產品相對的在功能上或是智能功能方面也比較多,但是,日常使用時,我們也需要按照空調的日常使用習慣來操作,並不是打開了不敢不問,空調就真的什麼都明白,自己運行。
價格越低越實惠?
很多消費者看著心動的價格直降便簽,衝動的把電器買回了家,可仔細詢問纔發現,“特與不特”都是一個價。
在這提醒消費者,有的時候,商家為了更大的吸引消費者購買,在提高了產品標價後再給予價格直降多少的特價提示,讓購買者心裡有著較大的價格落差,這樣更容易心動選購。
應對方法:
首先,我們在購買空調時要明確是多大面積的房間使用,並且明白,自己在冬夏季都有哪些使用習慣,長期開始則適合選變頻、如果只是短時間打開定頻怎是首選。
其次,在購買時,不要盲目的只看外觀,只聽促銷員介紹功能,我們在購買時也是學習的一過程,例如,詢問空調定頻與變頻的區別,產品,品牌之間的差別,系列與不同系列間的差異化等,我們都可以多了解,這樣在選購產品,定位我們要買的產品時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三,堅決執行貨比三家原則。
在挑選到心儀的購買產品之後,要多去幾個賣場了解,諮詢,詢問價格或是贈品上的差異化,這樣纔不會對比出最低價格與最終的選擇。
匹數概念要正確認知
在專業的概念裡,一匹的准確含義是制冷量為2500瓦每小時。但目前幾乎所有廠家和商家在解釋這個概念的時候總是有意無意的制造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選購空調時,不要只看商家所介紹的匹數,而應該以產品名牌上標定的功率為直接參考數值。根據房屋結構不同,消費者可以依據房屋面積每平米100~130瓦每小時為准,選擇適合房間的空調。
消費者在購買空調時還應認真考慮其他環境因素影響,如:隔熱好壞、密封是否良好、窗門面積和朝向、是否頂曬等,條件越差,制冷量則相應要增加。
空調體積越小越好?
目前,不少廠家著力宣傳小尺寸室內機型,但消費者不能把目光僅僅放在空調室內機的體積上。
有些高品質空調的確結構緊湊合理,例如采用多折熱交換器、雙排水系統等方式壓縮室內機尺寸。但是更多的小尺寸室內機是在損失了性能和品質及節省材料為基礎的情況下達到小尺寸目的的。
所以,室內機尺寸較大的空調並不意味著其技術落後,小尺寸室內機也不意味著技術先進,消費者在選擇空調時不要把這個尺寸作為標准。
能效比越高越省錢?
空調器的能效比,就是名義制冷量(制熱量)與運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空調能效比越高就越省電,家裡也就越省錢。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這一消費新需求,空調廠家有關空調能效比的系數也就翻著跟頭上昇,從3.0到4.0、5.0、6.0一直到了7.0,是否馬上追著能效比買空調需要思考。
|
新能效標准 |
類型 |
額定制冷量(CC)W |
1級 |
2級 |
3級 |
|
分體式 |
CC≤4500 |
3.6 |
3.4 |
3.2 |
|
|
4500<CC≤7100 |
3.5 |
3.3 |
3.1 |
||
|
7100<CC≤14000 |
3.4 |
3.2 |
3.0 |
||
|
整體式 |
|
3.3 |
3.1 |
2.9 |
能效比越高用起來自然省電,但這買卻花費不菲。
空調的能效比越高就越省電,但對家庭來說為省電而花費大價錢購買空調,則得不償失。這是因為高能效比空調的成本高,售價也比普通空調高很多。而對於消費者來說,買空調關鍵要看性能價格比。
購買空調的關鍵因素不是空調的能效比高不高,任何時候需要關注的是空調的性能價格比,也就是質量穩定性,功能的先進性以及購買價格的經濟性與運行的經濟性,此外還要看購買與運行的經濟性,也就是說功能先進的空調能買得起並且能用的起等因素。總而言之,花最少的錢買最好的空調是消費者選擇空調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