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暖設備使用不當或會燙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家電網 2024-02-01 16:08:13

  天寒地凍,晚上蓋上電熱毯或者中午靠在電暖器旁邊,可能是很多人的“美妙一刻”;出門就將暖寶貼在身上,更成為很多市民的標准動作……

  據廣州衛健委公號近日消息,電暖器、電熱毯、暖寶寶等取暖神器使用不當,會成為“毀膚凶器”。有家電業人士表示,廣東極寒天氣持續時間不長,寒潮之下與其使用取暖神器或會面臨遭受各種“燙傷”的風險,還不如直接將家裡的空調從單冷空調昇級為冷暖空調。有家電賣場則認為,寒潮持續或讓越來越多的人傾向購買冷暖空調。

  使用取暖產品不當易燙傷

  寒潮之下,各式取暖產品問題多多。據廣州衛健委公號近日消息,吳女士因電暖爐使用不當引發火災,造成全身多處燒傷,由120救護車送往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進行救治。由於她長時間吸入濃煙導致肺功能衰竭,目前已啟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燒傷整形科主治醫師湯文彬提醒,近期因使用取暖用品被燒燙傷的就診患者明顯增多。市民使用取暖設備享受溫暖的同時,也要謹防低溫燙傷。若發生燙傷,要正確應對,及時就醫。

  湯文彬提醒,冬季市民大量用火、電、氣,會極大增加燒傷的風險。市民使用電暖爐時不應太貼近皮膚,尤其是皮膚感覺異常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皮膚較易受損的嬰幼兒和老年人,如發現異常及時停止使用。

  此外,低溫也會燙傷。湯文彬表示,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低溫燙傷的面積通常比較小,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也許表面看起來不嚴重,僅僅是紅腫或小水泡,但其實皮膚深部已經受到損傷。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創面感染導致難以愈合或愈合後遺留嚴重瘢痕。

  正確使用多種取暖器

  據記者了解,寒潮之下取暖器熱銷,但包括艾美特等知名產品上的發熱片和出風口均有“禁止覆蓋”字樣,使用者需要特別注意。

  “很多寫字樓、辦公室並沒有暖氣,因此員工只能自備電暖器。”有業內人士表示,長時間開著取暖器,會使室內溫度越來越高,導致房間內空氣越來越乾燥,長時間待在乾燥的環境中對身體並非好事。在長期開著取暖器的環境下,最好多喝水、補充水分。使用取暖器時建議也使用加濕設備。

  除了取暖器,電熱毯通電時間不要太長,入睡時應關掉電源,避免徹夜使用。最好選用調溫電熱毯,可在溫度合適時調到保溫檔。此外,廣州衛健委公號提醒,除了學會正確使用各種取暖器,也需要定期檢查取暖產品是否老化或破損,有問題時需及時更換。同時,一定要到正規渠道購買質量過關的取暖產品,慎防“三無”產品發生意外爆炸,而導致燒燙傷。

  購買冷暖空調或成主流

  有家電業人士表示,從安全使用的角度而言,與其使用花樣繁多的取暖器,還不如乾脆將家裡的空調從單冷空調換為冷暖空調。

  在去年底廣東寒潮時,很多市民發現自家空調竟然是單冷,這引起網上熱議。蘇寧易購數據顯示,1月以來,全國門店全屋采暖、熱水器、乾衣機、踢腳線取暖器、暖風機等取暖產品,整體訂單量同比增長115%。其中,冷暖空調銷量佔比超過95%,“購買冷暖空調已經成為主流”。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想知道家裡的空調有沒有制熱功能,可以通過看型號得知:國產空調單冷型空調型號開頭為“KF”,而冷暖型的空調型號開頭都是“KFR”或“KFD”。其中“R”代表有制熱功能,“D”代表具有電加熱功能,在環境溫度較低時,開啟電加熱功能可以增強制熱效果。而合資空調的類型標示各有特點,無法統一概括,具體可以選購的時候諮詢客服或導購員。

  值得注意的是,單冷空調遙控器的“模式”選項裡沒有制熱一項,哪怕有小太陽的圖標,按下去也會沒任何反應。因此在購買前,需要詳細問清楚售貨員到底買的是不是冷暖空調。

  記者觀察

  別為省兩百而選擇單冷空調

  從價格上看,單冷空調制溫單一,意味著配件少,從源頭上節省了成本,所以價格相對實惠。冷暖空調的功能多了,價格自然就上去了。但記者發現,隨著冷暖空調產量越來越大,價格與單冷空調差別已經不大。比如在京東平臺上,美的某大一匹單冷空調價格為1599元,而大一匹冷暖空調價格則為1799元,兩者僅僅相差200元。因此,記者建議,在選購空調時還是應該優先選購冷暖空調。畢竟作為一個空氣溫度調節產品,冷暖空調能帶來的舒適度絕非普通加暖產品可媲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