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國廢舊家電回收量比2023年長15%以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新聞網 2024-02-01 15:55:11

原標題:九部門:到2025年全國廢舊家電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長15%以上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國管局、供銷合作總社等9部門近日發布《關於健全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國廢舊家電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長15%以上,廢舊家電家具規范化回收水平明顯提高。

《通知》提到,合理規劃回收網絡。強化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公益屬性,將回收網點建設納入各地區有關規劃。科學布局社區回收點前端投放、街道中轉站樞紐回收、區縣分揀中心末端分揀的全鏈條三級回收體系。結合當地城鄉人口規模、居民社區和公共機構分布,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和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兩網融合”。

《通知》要求,加強社區回收網點建設。紮實推進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設置廢舊家電家具暫時存放點。定期組織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家電家具銷售企業上門回收廢舊家電家具,並為回收車輛進出提供便利。鼓勵有條件的居民社區利用閑置房屋設置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臨時存放場所,方便居民裝修、搬家。

《通知》明確,暢通公共機構回收渠道。支持回收企業與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共同構建廢舊辦公設備、辦公家具統一回收平臺。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建設,對統一回收平臺中經維修可繼續使用的辦公設備、辦公家具,通過“公物倉”以置換、調撥等方式循環使用;無修復或再利用價值的,予以統一環保化處理。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向社會其他經營主體推廣“公物倉”模式。

《通知》提到,延伸生產企業責任。引導家電生產企業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將資源環境責任延伸至產品全生命周期。推動更多企業參與家電回收目標責任制,並優先支持落實家電回收目標責任制的企業轉型昇級。推動家電家具生產企業加強綠色設計和技術研發,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便於回收處理的技術工藝和易於回收利用的環保材料。

《通知》要求,發揮流通企業渠道優勢。鼓勵商超賣場、電商平臺等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加強合作,發揮產銷銜接、商品集散的渠道優勢,促進廢舊家電家具回收。加快家電售後服務領跑企業培育,支持售後服務企業利用自身維修網絡開展逆向物流業務,積極參與廢舊家電回收。

《通知》明確,支持回收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回收企業以連鎖經營、協議合作等方式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形成一批回收行業龍頭企業,加強對較為分散的前端回收主體的引導。支持家電家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建設。指導回收企業與家電家具品牌企業聯動,設立廢舊家電儲運貨場、家具回收中心倉,提昇廢舊家電家具回收規模化、集約化水平。

《通知》提到,發展“互聯網+”回收。支持回收企業借助相關信息平臺、移動應用程序等開展“線上預約、線下回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暫存、運輸、處理等業務流程。鼓勵家電生產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改進廢舊家電在線估值服務。

《通知》明確,鼓勵回收企業“延伸觸角”。支持信譽好、服務優、規模大的回收企業與區縣等簽署合作協議,向居民區延伸回收網絡,推動專業化、規范化回收服務進街道、進社區,逐步實現正規企業直接上門回收廢舊家電家具。

《通知》提到,推廣“以車代庫”流動回收。支持各地區根據當地情況,推廣“以車代庫”等靈活回收模式,指導回收企業的流動回收車輛采用“定點、定時”方式進入街道、社區回收廢舊家電家具,統一服務規范,實現廢舊家電家具即收即走。

《通知》明確,促進廢舊家電家具規范化處理。督促回收企業守法合規經營,加強進出貨環節信息登記與臺賬管理,將廢舊家電銷售給合法合規拆解企業。規范拆解廢舊家電,提高廢舊家電中鋼鐵、塑料、玻璃等再生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及時無害化處理廢舊家具,降低環境污染風險。

《通知》要求,規范舊家電家具二手流通。規范二手家電家具流通秩序,發揮二手流通企業收購、鑒定、評估等專業優勢,擴大二手家電家具交易、租賃規模。鼓勵發展“互聯網+”二手方式,推動網絡交易平臺建立健全舊家電及有二手流通價值家具的交易規則,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跟蹤流向,促進二手交易規范暢通。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