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紅利褪去 小家電退燒背後謀變局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快報 2023-03-28 11:16:00

  破局 產品力本身愈發重要

  當疫情帶來的“宅經濟”紅利退去,小家電體會到了“盛極而衰”的滋味。業內有人指出,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現象,一旦紅利消失勢必迎來另一番挑戰。

  業績的下降,為小家電行業洗牌按下加速鍵,那些跟不上時代變化的企業正在被加速淘汰,而保持敏銳市場嗅覺、順勢而為快速迭代的企業依然後勁十足。

  從需求端來看,消費者對待廚房小家電已經從過去的0到1,轉變為1到2的需求,他們願意為更高品質的商品支付合理的溢價。具體到產品來看,隨著消費者對待小家電產品越來越理性,功能相對單一的產品逐步被“冷落”,實用性強、多功能、易收納、節約空間的產品備受青睞。

  從產品迭代趨勢來看,廚房小家電過去幾年新品頻出,而這也令本就不大的中國廚房“雪上加霜”。為此,小家電的發展也正沿著集成灶的集成邏輯演進。近年來,市面上已然出現了集電蒸鍋、電熱燒烤爐、空氣炸鍋、電火鍋、蒸汽烤箱、煎烤機為一體的多功能鍋。而在集成化趨勢下,功能的疊加變相推動了產品價值與價格的提昇。就如蒸烤炸一體機的出現,已經嚴重威脅到空氣炸鍋的廚房地位;破壁機的出現,也讓豆漿機、榨汁機等產品慢慢失去存在的意義,一機多用成為所有行業的共同趨勢,功能單一的產品注定會慢慢退出市場。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2年廚房小家電線上零售均價201元,同比提昇9.7%,線下零售均價465元,同比提昇4.5%,均價達到連續四年新高。

  消費昇級和產品結構昇級依舊是未來小家電的大勢所趨。有家電分析師表示,小家電行業未來的核心競爭點依然萬變不離其宗,即產品力、營銷力、渠道力,尤其是經過了幾年流量紅利之後,產品力本身愈發重要。

  當前,小家電市場已步入了存量競爭的境地。相比於大家電的壟斷格局而言,小家電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難以構成競爭壁壘,競爭愈加激烈。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依托於互聯網興起的小家電品牌面臨成本控制、拓展渠道及提昇利潤的難題。在傳統品牌依然具有較強品牌力的狀況下,年輕品牌如何“保鮮”是一個嚴重考驗。

  隨著95後、00後等Z世代逐漸成長為主力消費群體,對於小家電企業而言,如何獲得年輕消費者的認可成為廠商都在思考的議題。

  觀察 曾經的風口如今投融資熱度明顯減弱

  3月22日,廣東德爾瑪擬注冊上市創業板獲證監會同意批復。這意味著,代工貼牌小米、飛利浦的德爾瑪,在三次遞交招股書後,終於迎來了即將上市的好消息。

  在“電動牙刷第一股”素士科技終止創業板IPO,以米家電飯煲起家的純米科技重啟創業板IPO的背景下,德爾瑪注冊上市創業板獲批就顯得尤為提振行業融資士氣。

  回看過往,疫情之初小家電行業強大的賺錢能力讓無數VC/PE聞風趕來,其中不乏紅杉資本、IDG資本、字節跳動、小米科技的身影,這條集消費、科技、潮流於一身的賽道也湧現出一輪輪巨額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間,已公布的小家電行業融資超30筆,累計金額超80億元。其中,2020年至少發生了10個品牌的14起小家電融資事件。小家電賽道之火熱,可見一斑。

  在2019年出現小家電風口,小熊電器(002959)、北鼎股份(300824)等小家電企業迎來上市潮後,2020年一級市場上純米科技、紫米電子、素士科技、Oralshark等品牌紛紛取得融資,石頭科技、晨北科技等企業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如今投融資力度明顯減弱。

  與此同時,隨著疫情火起來的小家電行業,招致這條賽道上的企業數量大幅增長。依據天眼查相關數據,2020年3-4月,中國小家電企業的注冊量高達10722家,1-8月累計發生的融資事件有8起之多。國泰君安研報數據也顯示,2020年1-2月,我國小家電企業注冊量僅為1.2萬餘家,但在其後的3-4月份時間裡,這個數值已經增至將近3倍,市場上小家電企業注冊量已經達到3.6萬家,到當年11月份時,這一數值已經達到了15萬家。

  值得一提的是,超過一半的新增小家電企業集中在品牌運營方面,而不是原創制造。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我國102萬家的小家電相關企業中,58%散布在批發和批發業,這也構成小家電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