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殺入空調市場 抗衡傳統品牌仍需時間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網科技 作者: 編輯:談義 2017-08-17 09:50:47

  冷年剛過,小米就高調宣布殺入空調市場。在雷軍『大政方針』和米家生態鏈的架構下,雖然是以自有品牌進入空調,但這也讓『什麼都做』的小米跑步進入『中國版Costco』發展之路。

  空調產品優劣不能光看設計,還要看能不能在業內站住腳。市場形勢瞬息萬變且受多種因素影響,未來小米能在空調市場走多遠還需觀望,但從今年冷年市場業績分析來看,小米進入空調市場並非僅是布局生態鏈那麼簡單。

  產品性能主打消費昇級

  按小米生態鏈品牌智米科技CEO蘇峻發布會上所言,公司成立3年來首次以自有品牌召開發布會,作為空氣環境領域重要硬件產品,空調被納入智米智能環境體系當中,令智米產品具備了對家居環境完整控制能力。

  中國網科技觀察到,智米此次產品戰略十分清晰,蘇峻在發布會上多次強調產品對標日系高端品牌,主打消費昇級。根據智米方面公開配置數據,此次推出的小米空調采用1.5匹、一級能效、帶Wi-Fi智能操控功能。

  雖然智米推出空調產品並不意外,但外界對此仍存在不少擔懮。有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網科技記者,評價空調品牌優劣除外觀設計、制冷與送風功能外,更應關注售後服務建設,售後服務體系具有競爭力,纔是能否從傳統品牌商之間突圍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蘇峻以及智米科技都並未在售後領域有更詳細介紹。

  市場反應相對平靜

  雖然智米科技對空調產品的銷售預期還未透露,但在布局智能硬件的同時,也處在了與行業主流品牌、傳統企業短兵相接的境地,但這對小米而言似乎已經司空見慣。公開消息顯示,2015年5月,剛宣布進入電視市場的小米便與傳統電視商海信掀起一場口水戰;一年後,小米再殺入無人機領域,大疆隨即公開表示:『歡迎新友商,但還希望能將安全飛行做好』。

  然而,對小米此次高調宣布進入空調市場,海爾、科龍、格力等傳統空調品牌反應似乎相對冷淡,均表示不予評論。不過,記者也從業內了解到,傳統品牌雖然在關注互聯網企業涉足制造業的動態,但他們認為做制造業最重要的還是產品與用戶體驗。

  隨著格力進入手機領域、小米殺向空調市場,雷軍與董明珠的『10億賭約』也被再次提及。公開資料顯示,二位大佬之間的『斗嘴』實為商業模式的爭論,小米商業模式是否適合做實業則是爭論的核心關鍵。

  在發布空調之前,外界已有傳聞稱小米空調是長虹方面負責代工,但發布會上記者向長虹方面求證關於代工生產的信息時,對方表示不方便進一步回答,一切以智米消息為准。

  撼動傳統品牌或仍需時間

  2017冷年空調行業形勢大漲數據來源:奧維雲網

  智能空調增長形勢迅猛數據來源:奧維雲網

  小米雖如期發布空調產品,但想在市場分一杯羹可能還沒有那麼簡單。奧維雲網公布的2017冷年空調數據顯示,今年空調市場規模去前三年相比再創新高,漲幅達9.9%;而從產品來看,智能空調增長勢頭明顯,在銷機型也同2015年、2016年冷年相比呈爆炸增長態勢。奧維雲網空調大數據事業部分析師王永濤告訴記者,隨著今年冷年市場整體走高,幾乎任何品牌都能借勢賺得一桶金,小米趁此時機進入市場,也有這個原因。

  7月31日至8月6日空調市場監測數據數據來源:奧維雲網AVC

  7月31日至8月6日空調產品監測數據數據來源:奧維雲網AVC

  另7月31日至8月6日監測數據顯示,在小米空調進入市場前夕,空調市場銷售數據整體同比有大幅增長,銷售額一度暴漲109.3%,品牌型號方面,格力、奧克斯、美的的產品佔據市場前十位,格力空調型號甚至達到40%。王永濤告訴記者,格力在線上布局或不如互聯網品牌和其他傳統空調品牌,但其自身渠道資源優勢令其他品牌很難撼動。

  談及行業創新方面,王永濤認為,空調行業不比其他產品,短期內出現外觀方面的顛覆性創新不太可能。在技術革新層面上,今年多家空調品牌在送新風和吹風柔度上做出許多技術改良,讓空調風吹的更自然,而今後如何讓送風更趨於自然風將會是各大品牌商在技術領域上探索的方向,但智能操控、人工智能方向或受長久以來用戶使用習慣,要全面推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也是未來空調在硬件領域方面的大趨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