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電遇上人工智能 老司機需研究新路線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編輯:張思政 2016-08-25 09:25:10

  會議一場一場開,創業公司一家一家地冒頭,人工智能確實看起來很熱鬧,但是,對非專業的“吃瓜羣衆”來說,似乎還是很難將人工智能和自己扯上什麼關係,但現在機會來了——如果家裏的電器能夠“懂你”,那麼人工智能已經來到你身邊了。

  AlphaGo跟李世石下了五盤棋,從3月份火到了現在。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除了下棋,人工智能可以當客服,可以做翻譯,還能扮演預言帝。對非專業的“吃瓜羣衆”來說,人工智能確實看起來很熱鬧。相關會議一場一場開,相關創業公司一家一家地冒頭。但是,似乎還是很難將人工智能和自己扯上什麼關係。

  8月20日,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和中國電子報主辦了一場圓桌論壇,試圖談清楚一個問題——人工智能要如何走進智慧家庭。

  畢竟,在家庭這樣日常化的應用場景之中,“智能”和“人的需求”才離得更近,而人對“智能”的認可,又能繼續推動這一概念的落地。

  聽起來確實兩全其美,但如何才能做到?

  別忽悠

  智慧家電,理論上不該是個集成的遙控器,應該能與人自然地對話互動,能懂你想要什麼

  長虹技術中心副總經理展華益正在西北大學讀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他也一直在長虹做智能家電。在“人工智能”閃亮登場前,業界對智慧家庭的理解,其實就是“智能+互聯”。

  這裏的智能,指的是“智能手機”的“智能”。家電廠商熱衷於做APP,能用手機控制,就給電器增加了點科技範兒。另外,廠商喜歡也做“連接”,把一小部分標準能兼容的電器連起來。“至於連起來能做什麼,大家也不是很清楚。”

  還缺什麼?缺的是“從連接到協同”。所謂“智慧家庭”“大腦”在哪裏?如何將孤立的傳感器和執行機構協同起來,共同爲人服務?

  智能的生活,不等於聯網的家電。具有自主思考能力的物聯網,纔是用戶需要的。展華益認爲,智慧生活,等於“懂你”“服務你”的家電。

  怎麼“懂”?它要能“感知”。而且,這種感知應該無處不在,實現“聽覺”“觸覺”和“視覺”的全面感知。感知之後,它可以分析、推理和決策,從而繼續“服務你”。

  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小冰項目運營總監徐元春乾脆描述了這樣一幅圖景:你滿頭大汗走進家中,智慧家庭系統判斷出“你很熱”。於是,空調開啓,音響放了首舒緩音樂,飲水機給你準備了一杯涼水。

  “智慧家電,理論上不該是個集成的遙控器。你們應該能自然地對話進行互動,它也應該能懂你想要什麼。”徐元春說。

  找痛點

  別做太高大上的東西,把成熟的技術往前推一步,只要能實現某種產品某一小點功能的提升,可能就叩開了成功的大門

  當然,實際情況是,人工智能,目前真的沒辦法有這麼“聰明”。

  馭勢科技CEO吳甘沙就看得很清楚:對於做家務這樣的家庭生活“強剛需”,機器人比起真人,真是不知道差到哪裏去了。做飯、洗衣服、疊被子……受限於機械結構和軟件功能,這些事情機器人都幹不來。就算真勉強能幹,價格也高到毫無性價比可言。

  “對機器人或智能家電的期待值不要太高。”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黃向生直言,做深度學習訓練的研究者,有點像古代的“煉丹師”,各家都有各家的訓練方法,還沒有一個通用的平臺。智能家居相關企業,本身人工智能基礎就比較薄弱,也很難去聘用各類“煉丹師”去分別解決圖像、語音和視頻等綜合性問題。

  但是,技術不成熟,並不代表“人工智能+家庭”這個市場不會迎來爆發。關鍵就是,找準突破口,解決剛需。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助理、智慧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梅曉春說,從智慧家庭產業發展來看,很多相關產品其實已經迭代到了第二甚至第三代。他發現,高喊“大數據”“系統化解決方案”口號的智能家居,發展得比較尷尬;反而是解決消費者小的、單點需求的產品,受到了認可。“什麼是剛需?健康、養老、安防都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學院研究員陶永做的是機器人研究,而服務機器人和智慧家庭聯繫緊密。在他看來,未來五到十年,最有可能實現產業化的典型產品,是教育娛樂機器人、安全監控機器人、情感陪護機器人以及能夠提供健康服務的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存在的最大問題,還是如何解決痛點。”在尋找痛點並花式解決它的路上,國內外都在摸索。陶永相信,只要真能很好地解決某一類人的特定需求,在中國龐大的市場中,這類產品一定能實現大批量推廣。他建議,別做太高大上的東西,把成熟的技術往前推一步,只要能實現某種產品某一小點功能的提升,可能就叩開了成功的大門。

  不用太高大上,這也是TCL工業研究院北京創新中心總監劉靚的看法。人工智能的應用,本質目的是要解決問題。怎麼讓智能電視的“服務”更人性化?當它發現觀者睡着了,能自己把音量調小,亮度調暗,就是從細節處顯出了“智能”。這種小功能,實現起來並不複雜,但它能讓用戶意識到,使用智能化產品,是有意義的。

  換思路

  未來,硬件只是企業派來駐紮在家庭裏的數據採集者,而圍繞家電開展的服務,纔是企業的運營核心所在

  讓用戶接受人工智能的價值,纔有用戶對產品的習慣性使用。

  必須得讓他們用起來,否則人工智能無法“進步”。廠商只能在用戶與智能產品交互的過程中瞭解用戶、識別用戶習慣,對用戶日常行爲進行記錄。這些數據,都是人工智能進行深度學習的養料。

  這樣一來,傳統家電廠家就不能只賣產品了。他們得挖空心思,“誘惑”買家多用產品的智能功能。企業要爲這些功能,打造出一系列豐富的、能戳中用戶需求的應用。還要保持應用的不斷更新,吸引買家進行高頻、持續使用。畢竟,有了數據,才能開啓一系列其他可能。

  這背後也隱藏的命題,就是家電企業商業模式的轉變。

  曾經的一錘子買賣,可能要變爲“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海爾人工智能總監、機器人團隊負責人李宏言認爲,人工智能爲家電企業的商業模式提供了新路徑。如果企業能在設備互聯互通、多傳感器和大數據的基礎上,通過算法模型,分析用戶行爲,建立用戶畫像,做更爲精準的信息挖掘和信息推薦,傳統家電售賣,就能升級爲一種長週期的智能服務模式。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新技術中心經理張紅將他的設想說得更爲具體了——過去,家電是企業售賣的產品;未來,有沒有可能家電免費,而企業真正售賣的產品變成“服務”?硬件,只是企業派來駐紮在家庭裏的數據採集者,而圍繞家電開展的服務,纔是企業的運營核心所在。“任何搭載智能的新產品總是很貴的,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價格就成了壁壘。但如果從服務角度着手,或許就能有新的思路。”

下載前沿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_ | siA | ۸u^ | ptڭ | ߮v | ] | pT | HkM}H|qܡG022-23602087 | |lcGjubao@staff.enorth.cn | |O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ѤѬz_vҦ
WȹqH~ȸg\iҽsGzB2-20000001 @HǼť`س\iҸG0205099 @psDHAȳ\iҽsG12120170001zw 120100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