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從電視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開始,大家關注的品牌基本都在日系、韓系、國產三大陣營之間。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CRT電視是市場中絕對的主流,以東芝、松下、日立、索尼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和以長虹、TCL、康佳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成為了很多中國消費者的首選;進入LCD液晶時代後,以LG、三星為主的韓系電視品牌開始崛起,一舉奪得了全球電視銷售量冠軍的寶座。不過在這些品牌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基本上來自於亞洲(中、日、韓三國),來自歐洲和北美的電視機品牌相對較少。
在歐美系品牌中,大家相對比較熟悉的品牌就是來自荷蘭的飛利浦,其在CRT和LCD液晶電視時代也擁有不錯的口碑,盡管前幾年其融入了艾德蒙體系,只是在品牌上還屬於歐系,但在品控方面依舊比較嚴格;在法國,湯姆遜一直是非常知名的電視品牌,不過在2004年1月湯姆遜被我國TCL並購;而在美國,其本土企業Vizio戰勝了日韓各路好手,成為美國市場銷量最好的電視品牌,但Vizio基本沒有在亞太地區銷售,在中國完全看不到這個品牌的身影。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德國並沒有知名的電視品牌。
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樣,德國同樣在技術、制造、研發、工業等高新尖端技術方面擁有強大的實力,不論在汽車、醫療、工業、家電等方面都擁有非常知名的品牌,『德國制造』在很多中國消費者心目中也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實用』、『紮實』、『科技含量高』是很多中國用戶對德國品牌產品的評價。
在家電領域,中國消費者最為熟悉的就是博世西門子了,其在整體廚房、冰箱、洗衣機、生活小家電等產品線都是高端的象征,盡管出現了『羅永浩怒砸西門子冰箱』的事件,但依舊不會影響其在大多數用戶心目中的形象。既然在白電產品線中做的這麼成功,那麼為何德國企業不將這些經驗復制到電視產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