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七成以上受訪者依賴網絡獲取資訊,主要為年輕人和高學歷者
從門戶網站的即時更新,到社交網絡移動終端的轉發、分享,互聯網已經成為最暢通又最擁擠的信息高速公路。在受訪者中,75.86%的人是通過網絡獲取最新資訊的,佔據絕對優勢。與通過看電視獲取資訊的人相比,熱衷於互聯網生活的人更年輕、學歷也更高,40歲以下的有36人,佔全體受訪者的62.06%;並且絕大部分都受過高等教育,選擇網絡的44人中有39人擁有大專及本科學歷,碩士學歷亦有3人。這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了解到的情況也比較吻合,年輕人和高學歷者往往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日常生活、工作也更依賴於網絡。
收看電視新聞已然成為十分落伍的更新資訊的方式,僅有4人選擇,佔6.9%,且都來自40歲以上的受訪者。通過身邊的人知曉天下事,其實需要身邊的人都是資訊達人,選擇這個方式的4個人裡,3人是在校大學生,1人是媒體從業人員。另外,還有8.62%的人堅持讀報紙看新聞。
每天看電視者不足三成,看電視時間變得越來越短
資訊傳播方式從電視轉移到人人皆媒體的網絡平臺上,並不意味著電視就沒有了其他功用。上面已經說明了我們的樣本較為年輕化,但也仍然有27 .59%的人 每天 都會 打開 電視 。雖然 也有20 .29%的受訪者一個月也不會看一次電視,但這部分來源主要是住處一般沒有電視機的學生;約有32 .76%的受訪者每周會觀看電視數次,其中,17 .24%的人每周會看一兩次,15 .52%的人則會打開電視三到四次。
所以,即便唱衰電視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暫時看來,電視依然是大多數人休閑生活的一部分,只是這個部分沒有20年前那麼重要了,每次會在電視機前呆兩個小時以上的人已經只剩兩成,更有29.31%的受訪者每次最多只會看半個小時的電視,對於一個每晚在家大約有四個小時休閑時間的上班族而言,看電視或許只是吃飯的時候騰不開手纔會選擇的娛樂。
時事新聞和訪談節目最受歡迎,廣告購物和綜藝節目受鄙視
半數以上的受訪者上次看電視是在填寫報告的24小時之內,其他受訪者也大多至少在一周之內看過電視,而大家上次收看的節目集中於新聞播報、時事評論和綜藝選秀上,僅有3名受訪者觀看的是電視劇。“上次看的節目”這個具體問題的答案也和更籠統的“經常收看哪類節目”的統計結果相符。65.52%的受訪者會觀看時事新聞和訪談評論節目,這個結果說明,即使人們第一時間獲得資訊的渠道變成了網絡,但是網絡信息魚龍混雜,人們還是認為電視媒體是新聞報道的一個權威指標。同時有很多人認為,電視上專業人士對時事的評論和解讀,對自己有一定的幫助。綜藝節目比重佔到一半,超越電視劇近5個百分點,成為第二類受歡迎的節目。不出所料,對體育賽事24.14%的關注主要來自男性觀眾。
也許最沒有性別身份差別的收視習慣,就是對廣告和電視購物的近九成的反感,這個數據在調查剛開始的時候曾一度達到100%,電視制作方似乎該考慮一下轉變斂財方式。雖然50%的受訪者說自己常看綜藝節目,但他們估計大半是一邊觀看一邊自責的,因為最走紅的兩類綜藝節目———選秀和相親,分別遭到了39.66%和36.21%的鄙視,看來大家都把它們看成沒營養的純粹休閑。
電視劇不在電視上看,網上追劇成主流
曾幾何時,晚飯過後圍坐客廳收看電視劇是主宰國人家庭娛樂的方式。可是,網絡的發達開放了全新的看劇方式,不用再每晚七點半苦等新聞聯播結束,不用再忍耐比裹腳布還長的電視廣告,看什麼怎麼看全由觀者自主選擇。歐美日韓地區制作精良的電視劇集在網絡上的大量傳播,使得本來就一潭死水的國產劇市場更加失去吸引力。
如今,55.17%的人傾向於在網絡上追看電視劇,上網成為最主流的觀劇方式。在32位喜歡上網追劇的受訪者中,40歲以下的年輕人和女性不出所料地佔據了主要地位,前者有31人,後者有26人,並且其中有30人受過高等教育。除了37.93%的人會經常觀看海外電視劇之外,綜藝節目、體育賽事、文化紀錄這幾種海外電視節目都有固定的欣賞人群,其中,觀看綜藝節目和體育賽事的受訪者年齡相對集中在20-30歲,而文化紀錄節目的觀看者年齡大都在40歲以上,只有18.97%的受訪者表示不大觀看來自海外的電視節目。
在海內外電視節目水准差距的問題上,近半數的人認為差距很大;覺得自己對此“不清楚”的人數,也超過了認為國內電視制作“有自己獨到之處”的人數,可見國內電視產業遭受的衝擊不僅在傳播方式上,也在創意、技術等多個方面。
個案1
大多數國產劇像城鄉結合部的出品,一點也不好看
受訪者:思諾,37歲,自由職業者
每天打開電視,已經是思諾十多年前的記憶了。跟那時的大多數人一樣,她每天固定收看的節目就是新聞聯播和各類電視劇,“當時看新聞聯播是種習慣,就像現在習慣每天早上收聽新聞電臺一樣。當然,那時候電視劇還不像現在這麼‘水’,還是有一些經典好劇的。”
看電視劇的習慣依然保留到了現在,但觀看方式已然改變———近年來,思諾幾乎只在網上追看電視劇,傳統的電視早已被她排除在生活之外了。“現在網絡上你可以找到很多國家各種風格品類的電視劇集,品質高、選擇多且不說,還不用忍受倒胃口的插播廣告,你說,我為什麼還要守著電視機,看那些粗制濫造又被廣告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國產電視劇?”說到遠離電視的理由,思諾可以一口氣說出一大堆,但最主要還是集中在兩方面:一是網絡信息量大,選擇多、收看方便,二是國產電視劇日趨粗制濫造、不堪入目。
“現在我追得最多的是美劇和日劇,情節吸引、節奏緊湊,信息量很大,能讓你看到目不轉睛。”在思諾眼裡,如今電視上的國產劇大部分都像城鄉結合部的出品,從情節到演員再到取景,各種土得掉渣,“一點也不講究,簡直是在挑戰觀眾的智商和忍耐力,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大量蹩腳的植入廣告,記得有部片子裡的白富美女主角梳妝臺上的化妝品竟然是超市裡十元一支的牌子,真搞不懂是誰在黑誰。”
不過,也不是所有海外電視劇都入得了思諾的法眼。在她看來,大部分韓劇也只是沒那麼土鱉的國產劇,以前還有養眼的帥哥美女,但現在連稱職的花瓶都找不到幾個,只剩裹腳布一樣的情節了,“經常是三五集過去了,劇情還在同一天晃著,你說得有多無聊的人纔能編出這樣的劇本?”
個案2
從網上能獲得一切想要的資訊,電視行嗎?
受訪者:筱慧,26歲,公司職員
作為85後的一員,筱慧跟時下大多數的新新人類一樣,每天將大量的時間花在網絡上,盡情享受信息時代的數字化生活。“我都記不清上一次打開電視機是什麼時候了,一個月前?還是兩個月前?”對於筱慧來說,電視機更像是家中的一件擺設,“買電視機是因為每個家庭都得有一臺吧,使用的頻率其實很低,大多數都是拿來看碟什麼的。”
讀大學之前,筱慧還是經常看電視的,“主要是看看新聞和電視臺重播的一些經典老片,偶爾也會看看電視劇,比如《還珠格格》什麼的。”離家上大學之後,筱慧獲取資訊就主要依賴於網絡了,“那時同學都流行在網上追看美劇、韓劇之類的,我對電視劇不是特別感冒,但喜歡上網泡各大論壇和BBS,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資訊,非常有趣。”這種習慣一直保留到了現在。當然,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筱慧也從泡論壇昇級到刷微博了,“微博上的信息量那麼大,可選擇的餘地也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去關注各種ID,還能跟博友即時交流,多有趣啊,電視能辦到麼?只能傻傻地坐在那,人家給你什麼你就得看什麼。”在筱慧看來,網絡幾乎是無所不能的,“社會上發生了什麼事,網絡都能第一時間反映出來,雖然菁蕪同存、真真假假,但總比一個套路的××聯播好多了。”
個案3
有時間還不如多陪陪家人,多到戶外走走
受訪者:成宇,43歲,企業高管
看電視這樣的事情,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成宇的日程表上了。作為一家大型企業的高管,大大小小的會議、遠遠近近的出差,還有各種各樣的應酬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其實我能呆在家的時間很少,因為少,所以珍貴,這麼珍貴的時間,我不想浪費在看電視那麼無聊的事情上。”
事實上,以前沒那麼忙的時候,成宇還是有看電視的習慣的,時事新聞、訪談節目和體育賽事都是他過去比較鍾愛的電視節目。“現在看得很少了,一方面閑暇時間不多,難得晚上早點回來,就想多陪陪家人,一起看看碟,說說話,交流一下感情,這對我來說是很難得的時光。”另一方面,當然跟現在廣被詬病的電視節目質量有關。成宇說,自己平時工作很忙,也很累,回到家就想好好放松一下,所以會跟家人聊聊天,或是看看書什麼的。“現在大部分電視節目都太無聊太沒營養了,打開電視,不是俗不可耐的相親選秀,就是粗制濫造的弱智電視劇,既起不到放松的效果,又收獲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看得人一點胃口都沒有。就算偶爾有一些不錯的訪談節目,也不一定能對上時間。”就這樣,成宇逐漸遠離了電視,周末或更長的假期裡,他更願意帶家人去旅游,或是到戶外走走,“對健康有利,能放松心情,還能增長見識,比看電視強多了。”
打開電視我們究竟在看什麼
緩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其實,現在很多人並不是真的在看電視,也許他守在電視前“看了”半個小時,但什麼也沒記住。單身獨居的說,我一到晚上就悶得慌,電視純粹就是習慣性開著,只為有個響動。
在國家高級心理諮詢師、晴朗天心理諮詢機構創始人袁榮親看來,“這其實折射了都市人的孤獨。以前,我們的父母輩以上,生活在一個熟人社會裡,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裡的單位大院,周圍的人都認識。但是現在,城市裡的人生活在一個由陌生人組成的環境下。擠地鐵人挨人,住高層門對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來沒有這麼近過,但是心裡卻是陌生和有隔膜的。人是有交流需求的,但這總會被現在人們內心的自卑、害怕被拒絕阻擋住。這種阻擋就導致人只能和機器對話。”
跟別人找點共同話題
當然,有些人看電視純粹是為了陪爸媽。“我媽看啥我看啥,就是為了跟她有得聊。”“這就是電視的積極意義了。”袁榮親說:“你看潮汕人喜歡喝茶,但喝茶只是一個載體,一邊喝茶一邊交流。其他的沒有喝茶習慣的人,把電視當做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能平時沒有什麼話題的兩代人有了共同點,這就是交流的基礎。”當然完全被動地看也會有交流盲點。你難道沒有發現爸媽看任何電視劇都很投入麼?你要是抱著不嚴肅的態度,可能被他們罵哦。也有朋友說,有些狗血國產劇完全沒營養,漏洞百出,自己是絕對不會看的。但是如果有一幫朋友,還真的會興致勃勃看下去,一起說出編劇的白癡地方,玩一場電視版大家來找茬,非常有趣。
還有人的興致更好,“我最喜歡看的就是電視導購,覺得比一般電視劇都好看,裡面每個人都有種喬裝驚訝的亢奮,如果全世界都能這麼彼此信任就好了。而且很多產品聽起來就是救世的良藥,有了它,再來一次工業革命都有可能。這種積極的感覺關了電視去哪兒也找不到啊。”有人轉發微博尋求正能量,就有人看電視導購尋求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