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13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已落下大幕,今年CES上反復出現的一個主題是:讓一家人不再盯著各自的電子設備,把他們重新聚到電視屏幕前。同往年一樣,家電廠商紛紛發布自己的電視機硬件,但除屏幕更大、分辨率更清晰外並未有革命性的技術出現,難免讓人有些許失望。
無怪乎業界人士表示,電視機正在淪為一個大顯示器,目前的智能電視名不符實,遠未成熟到人們所希望的那樣。用戶想要怎樣的智能電視,智能電視究竟還缺什麼?
簡單的人機交互方式
雖然各大家電廠商已試著推出了語音、體感、手勢等操控智能電視的新方式,以解決傳統的遙控器以及“鼠標+鍵盤”的計算機操作方式,事實證明這些人機交互方式並不適合於智能電視。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特別成熟的電視人機交互解決方案。
不同終端的應用開發應該基於其用戶的使用場景,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屏幕便於隨身攜帶,只適合個人在較近的私密距離操作,因而具有極強的個人屬性和私密屬性;與電腦、手機使用場景不同,電視屏幕延伸出了更大的活動空間,同時具有多用戶共享的公共屬性,能夠組合出各種不同的使用情境,如用戶可以躺在沙發上舒適地觀看電影,也可以站在屏幕前做體感游戲,還可以圍坐在地板上玩游戲。這些眾多的需求各不相同,理應對應著差異化的互動和操控方式。
另外,電視是全家分享的屏幕,從內容和操作上也應該符合全家人的使用習慣,即老人和小孩都可輕松操作。不少智能電視越做越復雜,已背離了“智能”的最初含義。消費者面對一堆所謂的強大功能,卻無從下手,這也將最終導致消費者漸行漸遠。
智能應用還是產業短板
智能電視首先是用來看的,因此內容的豐富性和可選擇性成為一項重要標准。目前,各大家電廠商都使出渾身解數,與主流視頻網站合作以解決內容的匱乏,使得這一問題在短時期內得到解決。但在可玩性上,卻不盡如人意。
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商宣稱“玩電視正在逐步取代看電視”,或者“像玩手機一樣玩電視”。但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目前專門針對智能電視的應用還比較少,應用的適用性較差,使用體驗也不盡理想。究其原因,還是在於電視與手機、平板電腦在使用環境、使用習慣、方式上存在天然的區別。智能電視的家庭娛樂特征和以遙控器為主的人機交互方式,決定了智能手機上的各種應用難以簡單地復制到智能電視。
而在這方面,國內的樂視網依托“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生態系統,已有了很好的開始,樂視與智能電視廠商和應用開發者攜手,打造大屏第一應用市場,推動Letv Store在智能電視端的普及。上周,樂視投資聯合深創投、創新工場等機構也對外宣布,擬聯合投資1億元,啟動“開屏基金扶持計劃”,開始為智能電視應用開發者提供啟動資金支持。
跨屏戰爭一觸即發
去年12月,苹果CEO蒂姆·庫克突然表示,公司的下一項重大計劃將是有關家庭中的客廳部分,並暗示苹果將很可能推出革命性的電視機產品。
而在國內,生產電視已不是家電廠商一方的事情了。不久前,樂視網就發布了業內首款雙核智能機頂盒,並計劃今年推出樂視TV超級電視,全面進軍智能電視市場。樂視無論是做機頂盒還是未來的智能電視,都將依靠獨有的生態系統,為用戶提供海量的內容、適合大屏操作的Letv UI系統以及千餘款適合電視大屏幕顯示、可通過遙控器操作的應用和游戲。未來,樂視要打造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C端以及電視等圍繞消費者需求的“多屏互動”。
有同樣目標的還有PPTV、快播、優朋普樂等公司,營銷學中有數據顯示,屏幕越大,可獲得的廣告市場也就越大。有業界人士認為,隨著智能電視的普及,這塊大屏幕或許可成為視頻網站發展的新契機。因此未來一年樂視網等互聯網公司能否跨屏成功,傳統家電廠商如何在軟件上有顛覆式的突破,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