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隨著科技的進步,老百姓身邊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更新換代的也越來越快了,人們在享受這些電子產品帶來便利的同時,新的問題也跟著出現了,就是廢棄的電子產品該如何處理。
市民:家裡廢舊電器越來越多多數不知如何處理
淄博張店的石女士最近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家裡的廢舊手機越來越多,曾經孩子手裡的寶貝疙瘩,如今倒成了一個煩惱。其實和石女士一樣,對於倒下來的手機,很多市民都有同樣的疑問。像電視機、電冰箱,國家都有回收處理辦法,但是對於廢舊小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國家政策卻是個空白。市民對於廢舊電子產品又是如何處理呢?為此記者作了一個小調查。大部分市民表示家裡有很多閑置的手機,有的就直接扔掉,有的就拿給孩子當玩具。
閑置著可惜,賣給二手市場又如何呢?家住濱州博興縣城的劉清華,年前花3500元錢買了一臺式電腦,隨著配置的落伍,已經不能滿足使用的需要,他打算更換一臺液晶的電腦。劉清華說,現在這個顯示器有點老了,用了好幾年了,一個對眼睛不太好,再一個就是比較耗電,經過跟老板商量能賣50塊錢。經過幾年的使用,一臺電腦從3500元降至50元。除了產品本身的磨損外,什麼原因讓電子產品的價格如此低呢?電腦收購商徐傑說,現在系統從XP昇級到W7,現在又到了W8,這是說操作系統,隨之以外其他的一些相應的軟件系統,它也在昇級,軟件昇級了,對硬件的要求就高了,原來配置低的機器就不能再用了。
“電子垃圾”會給人類生活的環境造成極大污染
賣了不值錢,扔了怪可惜,因此,小部分市民除了賣給二手商販外,大多數市民選擇放在家裡擱置不管或者丟棄。沒有合適的處理渠道,那些曾經捧在掌心的寶貝,如今成了令人頭痛的電子垃圾。
“電子垃圾”是指包括手機、電腦、冰箱、空調、電視等家用電器、通訊電子產品的淘汰品。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進入電子產品報廢高峰期,每年至少有1500萬臺家電和上千萬部手機進入淘汰期,小電子產品的廢棄量遠遠高於洗衣機等大件家電,到2020年,電子產品報廢數量將達1.37億臺。電子垃圾危害大,一塊電池就可能給人們生活的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
廢舊手機和報廢電腦、電視機、冰箱等電器一樣,內部零件中也含有鉛、鎳、鎘、汞、等有毒物質。根據相關專家測試,一粒紐扣電池能污染600立方米水,而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裡,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
成本高難度大廢舊小型電子產品回收率很低
廢舊電子產品的危害如此之大,是不應該隨意丟棄。那麼,說到回收利用,廢舊的電子產品到底多大的回收價值呢?有專家稱,廢舊電子產品是放錯位的資源,那麼這座“城市的礦山”能被合理開發嗎?
但由於技術成本高,處理難度大,而且國家並無相應的經濟鼓勵政策,讓企業掏錢進行回收處理難度很大,因此,目前廢舊小電子產品的回收率並不是太高。從2011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實施范圍主要覆蓋冰箱、電視機等大的家電,手機等小型電子產品尚不在列。對於數量龐大的廢舊小電子產品來說,回收之路仍然還很長。
現如今,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還在繼續,可以預見,被人們淘汰的電子產品,也將會越來越多。建立健全回收再利用體系,纔能歸根結底,給這些“放錯位的資源”一個好的歸宿,讓資源重復利用,也使人們身邊的環境,不再人為增加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