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由於夏普股價暴跌,鴻海集團可能要求重新與夏普談判金額達13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8.4億元)的投資協議。
據了解,此前鴻海與夏普達成以每股550日元(約合人民幣44.7元)的價格收購夏普9.9%股份的協議。不過自宣布該協議至今,夏普股價已下滑了29%,降至391日元(約合人民幣31.8元)。這就是說,如果按照當時規定的協議價格完成交易,鴻海賬面虧損將達到2.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相當於鴻海集團今年一季度淨利潤的49%。
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對此認為,從長遠來看,鴻海仍然希望完成這筆交易,因為夏普在面板等方面技術上具有很強的優勢,但夏普股價若持續下跌,鴻海或有可能重談合資協議價格。
鴻海或重談入股價格
據了解,鴻海3月27日與夏普聯合宣布,夏普將以每股550日元的價格向鴻海定向增發1.2165億股股票。同一天,郭臺銘及相關企業則宣布購買46.2%夏普顯示器公司股票,該公司由夏普與索尼合資。這一股權合作可以幫助鴻海向高端顯示器等更多領域擴張,而不再局限於組裝業務。
夏普股價5月21日創下366日元的34年新低,但在鴻海宣布有可能與夏普合作建廠後,該股有所反彈。
鴻海集團發言人邢治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承諾將會完成交易。不過該發言人拒絕透露鴻海集團是否會與夏普重新就交易價格等問題進行談判。邢治平表示,自從該交易協議宣布後,郭臺銘已經7次前往日本,表明他對該交易的重視。他還計劃繼續推進他本人對夏普顯示器公司的投資計劃。“與夏普的交易不只是為了面板,還有很多我們感興趣的產品。”邢治平說。
夏普4月27日預計,在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財年內將淨虧損300億日元,遠高於分析師76億日元的平均預期。液晶和太陽能業務將分別產生100億日元的虧損,通信設備和視聽部門則會虧損50億日元。
而在發布本財年虧損將高於預期的盈利預警後,夏普股價跌至1978年以來新低。
有關媒體報道稱,索尼在今年5月24日曾表示,該公司將在6月30日之前拋售所持的夏普顯示產品公司7.04%的股份。在交易完成之後,鴻海集團和夏普所持夏普顯示產品公司的股份將分別達到37.61%。此外,供應商日本凸版印刷(ToppanPrinting)和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DaiNipponPrinting)洽談還同意與夏普顯示產品公司合並相關業務,兩家公司將分別佔據9.54%的合資公司股份。
夏普今年6月將有200億日元的債券到期,2013年9月還將有2000億日元的可轉換債券到期。截至3月31日,該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953億日元,較一年前減少19%。
“在資本交割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協議當中是否有此方面的風險條款,這是外界無法了解的。”家電行業資深人士吳咸建認為,郭臺銘並非不清楚,應該會有相應的風險條款約定。如果根據風險條款的規定利於鴻海,那麼鴻海不會提出異議;倘若條款的規定不利於鴻海,那麼就會有其他方面的做法。要麼就是提交國際仲裁,但估計不能解決問題,不排除可能會改變合資價格。
業內:日系家電產業顯危機
吳咸建表示,夏普是否會持續下滑的態勢,這和日本的家電行業有關系。目前日系家電產業確實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前期電視在做CRT平板化的時候,日系家電企業是掘到了第一桶金,當平板電視時代向智能電視時代轉變時,它卻成為智能電視時代的第一個犧牲者,尤其在十代線的投資上最為明顯。以LCD的投資數額去投資LED十代線,導致其整個投資擴大,投資回報收益過長。實際上LED的關鍵部分在導光板和發光源,這一塊早被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捷足先登。
吳咸建稱,夏普的困境折射的是整個日本家電產業的“落日”危機。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在日本國內市場,生產黑電和白電的日系企業佔到六成以上。自日本地震後,日本的國內市場有一個賑災後的新生消費效應,但此效應短暫。其次,對於海外市場來講,產品質量的口碑這麼多年已被韓系淡化掉,價格上中國的同行優勢明顯,可以說日系企業面臨著國內外的雙重困境;再次,從產業結構來看,日系企業正處於調整期。所有以黑電為主的企業都在虧損期,包括松下、索尼、夏普甚至東芝,反而這兩年是白電產業在掙錢。
“從面板而言,夏普有設備優勢和面板方面生產的技術優勢,但不具備成本優勢。基於以上種種不利因素,其實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短期爆發的結果。”吳咸建補充說,如果持續很長時間,那麼相信日本在整個電機產業將會經歷一個較長的、痛苦的轉型陣痛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