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近日,商務部公布家電下鄉銷售統計顯示,自2008年實施至今,截止3月底,全國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1.5億臺,實現銷售額3273.5億元,累計發放補貼額375.6億元。僅剛剛過去的3月份,全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就達到了1471.5萬臺,實現銷售額34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35%和179%。
此前,商務部還公布了以舊換新帶動家電消費的情況,截止3月底家電以舊換新帶動銷售新家電4270.1萬臺,去年全年共帶動消費1211.1億元,今年到目前為止已銷售400億元,在3月3日突破1500億元後,到三月底就超過了1611億元。
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帶動的家電消費火爆局面讓業界食髓知味,近期要求政策常態化的呼聲再起,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言及政策退出還為時尚早,但作為特殊時期的應急措施,從產業長久發展考慮,並不適合成為常態化的產業政策。
企業嘗甜頭希望政策持續
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始於2008年底,按照規定,有效期為4年。自2009年中開始實施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一年後由原有的9個試點省市,再增加19個省市,並逐步推廣到全國,截止時間暫定為今年的12月31日。
作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下、國家拉動內需的特殊產業政策,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形成了帶動國內市場家電消費的熱潮,有效拉動家電消費領域的內需,盤活了家電消費產業鏈。從家電上市公司的年報就可以驗證這一點。在不同家電上市公司的年報中,都可以看到相同的字眼,『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的政策激勵』。在政策利好之下,2010年,白電行業的業績相當亮眼,整體營收的增幅都在30%以上,最高的美的電器甚至達到了57.7%,利潤增長也普遍超過了50%;在黑電方面,除了創維、海信尚未發布之外,其他的黑電企業雖然利潤有所下滑,但仍有不同程度的盈利;兩家零售連鎖巨頭蘇寧和國美都實現了近40%的利潤增長。
嘗到了甜頭的家電企業對政策利好戀戀不捨,美的制冷副總裁王金亮就曾對記者提到,以舊換新主要帶動一二級市場高端產品的銷量,家電下鄉拉動三四級市場的增長,海爾、創維等企業都表示希望政策延續。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還曾在提案中建議繼續推進家電以舊換新,並建議增加廚衛電器、手機等以舊換新的產品種類。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家電企業對於政策持續的訴求還有部分來自於地產調控的原因。根據相關機構預測,受地產調控影響,家電產品的整體市場需求將降低10%,而家電更新換 代 和 新 增 需 求 則 將 上 昇20%,這也使得不少家電企業將目光繼續投向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的利好政策。
相比較企業,消費者的想法則顯得簡單。記者隨即采訪多位市民,家住番禺的田女士認為就該常態化,『能夠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購買家電產品,這是實實在在給消費者的好處』,另一位在珠江新城上班的鍾先生則表示,雖然知道臨時性調控政策不應該常態化,『但有補貼還是願意拿的』。
言及政策退出為時尚早
業界有一種聲音,認為家電下鄉、以舊換新作為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時的特殊產業政策,在刺激經濟復蘇、拉動消費已經取得相應成效的情況下,就應該逐步退出,企業更應該依靠市場實現盈利,而不應將特殊政策常態化。
加上目前相關政策缺乏監管以及存在政策漏洞,還存在不少問題,以舊換新憑證管理並不嚴格,銷售人員違規提供憑證,騙補事件時有發生,同時不乏廢舊家電被無良商家翻新重新上市的事件,此外,部分消費者存在為換取補貼提前廢棄『廢舊』家電產品的浪費行為,加上以舊換新過於集中,目前國內舊家電的消化能力跟不上,給相關企業造成負擔之外,還有成為電子垃圾、帶來新污染的隱患,成為不少人反對的理由。
家電專家、帕勒諮詢資深董事羅清啟則認為,作為全球經濟衰退時拉動內需的應急措施,家電下鄉、以舊換新都不應常態化,甚至政策越短越好。但目前全球經濟仍未完全走出低迷,加上美元匯率變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令家電企業成本上漲,需要大生產量來對衝成本上漲的壓力,政策對整個產業的支持作用明顯,因此他認為現在言及政策退出還為時尚早。
對於騙補等以舊換新政策實施過程中被普遍詬弊的問題,羅清啟認為這些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發現即有辦法解決,不會對政策走向起到決定作用。
|
||